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数学要买什么教材吗?,考研数学1要买什么教材,考研数学1用什么教材,考研数学三要买教材吗,考研数学二要买教材吗,考研数学要买什么书,考研数学要买什么资料,考研数学一要买什么书,考研数学二要买什么书,考研政治要买什么教材,考研数学一教材用什么书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 《古今数学思想》克莱因著,网上流传的是四卷本的版本,新出的应该是三卷本。该书是标准的数学书著作,缺点是太老了,说句老实话数学的发展比物理快(因为没有限制),所以该书就更显老了,毕竟作者是一百年前的人了。
- 《什么是数学》柯朗著,据说这本书很好,适合理科生看,不过我没看过。
-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克莱因著,一本可读性较强的给外行人看的书,大概翻了一下,是我喜欢看/写的类型。因为定位就是初级,所以老就不是缺点了。
小结:我很怀疑是否存在一本比较新的能全面介绍到最新数学进展的书。
毒教材后遗症:新插图再遭质疑,坐姿诱惑?性别差异?左右不分?经过7次修改、3次送审,新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横空出世”,没想到再次被人质疑。究竟是质量依然不佳还是有人吹毛求疵?听缪老师聊几句。
①坐姿有问题,导向不对?
一年级数学课本的封面,被人质疑“有碍观瞻”“有碍健康”。有部分家长表示,左下方小女孩两腿弯曲向后,位于身体两侧的坐姿,乃是日本动漫中的“鸭子坐”。在某种文化里面,这种坐姿被认为“很容易激起男性欲望”。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此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鸭子坐”,仔细看图片,也没有什么被唤醒欲望的感觉。如果非要把这张图片跟不健康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是不是观看者本身的心理就不够健康呢?
还有些家长认为,这样的坐姿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画在封面上,容易让孩子们去模仿。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别说,有一定的道理。低龄段的孩子柔韧性特别好,自然状态下很容易主动选择这种坐姿,而在很多育儿专家的眼里,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坐姿,的确容易对孩子的骨骼发育、站立和行走姿势产生负面影响。不过,类似的论点并没有成为业界共识。
我认为,教材封面上出现一张图片,与自己家孩子长期保持一种坐姿之间,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更何况坐姿影响发育的结论不是“板上钉钉”,家长没有必要如此担心,更不必上纲上线。
且不说很多孩子会自然而然选择这种坐姿在一起玩乐,就问问一个女孩在地上玩,你认为什么样的姿势既端庄大方,又方便舒适,还保证健康?跪着?盘着腿?屈膝放在身前?
话到此处,依然有些不甘寂寞的杠精会找其他理由开喷,比如“为什么非要让他们坐地上玩?坐凳子上不行吗?”比如“为什么是女孩用这种坐姿,而不是男孩?”也有人表示:就算是非要画这样的坐姿,为什么不是男生,而是女生?
我想说,秉持着你们这种“找茬精神”,唐伯虎、吴道子必然被你们怼得哑口无言,张大千、齐白石肯定对你们无奈俯首称臣。你们当中的“翘楚”甚至还打出了“性别牌”,可以说是集“无中生有”“以偏概全”之大成。
②性别有尊卑,刻意为之?
某位坐拥百万粉丝,IP地址在美国的网红从一到六年级的六张封面图中发现了“华点”:潜移默化的性别教化。
她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大家注意到没有,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女生都是旁观者、倾听者、被指挥者、受教者,男生都处在权威位置,似乎到五、六年级才渐次有平等的意思。
为何不能画成轮流充当解释或操作者的角色?这是一种性别规训,尤其因为早有性别刻板印象(女生学不好数学),教材插画更应该打破而不是强化这种性别偏见。
一见短袖子,就想到白胳膊,甚至全裸体,乃至私生子。这位网红的关联能力、想象能力当真世所罕见,几张插图竟然能让你脑补出“架空世界”。你真应该去写科幻、奇幻小说,我想包揽几个世界性大奖应该是探囊取物。
③左右手不分,画功太差?
在人教社的官网上,公布了多张新版的教材插图,其中一张图上的细节也被“抓虫能手”敏锐地发现了:四个学生围坐桌前讨论问题,一位女生伸出左手,一边比划一边阐述自己的观点,可是她伸出的手却更像是一只右手。
单看这只手,我也认为它更像是一只右手,手上描的几笔不太像手心的掌纹,更像是手背的筋络,手指的弯曲方向似乎也不太像左手的角度,
我不是学艺术的,仅仅从一个普通家长的角度来看这些封面画,我认为的确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色彩的明暗和人物的影子有所欠缺,少了些立体的感觉。早些年的部分插图能够直击人心,如今类似的效果似乎不见了,也许是我老了,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毒教材事件造成的影响太大,新插图难免会被被人放到放大镜下面去审视,“坐姿诱惑”“性别差异”可能是上纲上线,以偏概全,“左右不分”则至少可以看作“尚有疏漏之处”。
仔细看看新的教材插图,你有何观感?坐姿诱惑、性别差异、左右不分,在你眼里是否存在?来评论区畅所欲言吧。
更多教育观点,请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
#大有学问# #头号周刊#
考研经验分享: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报考分析
#考研择校#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学校,考研最热门的专业是学前教育,当然在国内学前教育也是首屈一指的,很多教材都是这所学校编的,大咖老师云集。
在前四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马克思均是A类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美术学获评A-等级,工程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等10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以上专业,考研或者高考志愿填报时,都可以作为参考,收分都比较高。
今天我们只聊他的数学类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的数学专业属于数学科学学院,每年招生人数在50-60之间浮动,近三年的话,只要是2020年招生人数在63人。其余2021,2022招生人数都在50多人。总体看来招生人数有所下降,但是竞争力度没有下降。
专业方向主要是:数学(预计是理论数学,数据天文学,主要是和中科院联合培养的)。考试科目是:思政,英语,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具体参考数目可以看官网。
2020年录取数据分析:
招生人数63人,一志愿录取63人,也就是没有调剂,对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友好的。最高分437 ,最低分349,查了一下当年的录取情况,如果要被录取的话,至少要考377才能稳上。
2021年录取数据分析:
招生55人,一志愿录取55人,没有调剂生。最高分411,最低分323,稳上分数344.看了下,可能是21年考试题目难度增加,所以整体分数不高,但是都有学生上410,也是比较卷了。
2022年录取数据分析:
招生人数53人,一志愿录取53人。没有调剂生。
最高分403,最低分305。分数感觉比20年,21年都要低。可能是题目难度和考研竞争越来越大。22年是考研大年,报考人数增多,改卷的时候,老师可能更加严格。
总的来说: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竞争也是相当大的。这几年疫情影响,很多同学毕业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更多的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数学专业,是所有师范类专业中,需求量最大的,竞争也相当大。且南京师范大学,位置好,又是名校,所以很多学生会作为第一选择。
感谢您的邀请,本溪华图为您解答:
首先看你们学校用的数学教材水平怎么样,如果不行买同济大学出的统计七版,淘宝二手很便宜;然后就是复习全书,北大燕园和李永乐的首推,刷个三遍;真题是必须要做的,两遍足够;学有余力做做李永乐的660,再找一些拔高的题。前面那些书应该足够了,祝你成功
秋意浓情
2022-10-24如果报了班,一切就简单了。考研机构会发所有的考研书籍的。
如果不报班,那就买李永乐全家桶。
然后多做几遍,就ok了。
阅读修身,长期关注考研考博,同时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阅读修身,希望遇见爱读书的你。点击关注“阅读修身”,让我陪你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