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大一狗,二本院校,校企合作,光电信息与工程专业,方向是光通讯,考研要做些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天津发展不好传感器,简直“天理难容”[泪奔]。
最近调研天津传感器产业,心里真是着急呀。
传感器是智能世界的五官感官,虽然产业小,但绝对高端产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哪个也离不开它。
传感器作为仪表的上游,与仪表的关系紧密相连,石油化工、医药行业的一次仪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传感器。
而天津曾经是中国仪表的四大基地之一。天津仪表曾经红得发紫,类似值得骄傲的事情天津有太多了,不过都是往事如烟。现在的中环天仪,是在原天津仪表集团的基础上重组而来。流量计、物位计、调节阀都在做。可惜,并没有给本地的传感器注入太多。
如今天津的传感器,可以说是日渐掉落。国内企业就剩下天津宜科的光电传感器和编码器,还比较成规模。其他都是比较小的企业。
可是,天津曾经是欧洲认定“传感器之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德国图尔克、海德汉、西特传感器,都在这里落地。后来美国丹纳赫收购了德国亨斯特勒之后,也在这里落下。
然而,天津在随后传感器产业大发展的二十年,硬是把这个产业给做没了。当然,也不说这个了,天津丢掉的产业腹地多了去了,摩托罗拉、三星工厂曾经如王者一样的存在,使得天津是中国信息产业基地最牛的地方,堪比现在的深圳手机产业,不也是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
现在就说说,天津怎么把传感器这块阵地给夺回来吧。
要说发展传感器,天津的产业链配套实在是太成熟了。一抓一大把。
河北黄骅有电路板基地,给传感器提供电路板简直是小菜一碟;而在沧州,则有着非常的五金件加工基础,机加和模具,都很厉害。这些企业长期给海尔配套,都已经很适应高品质标准。
而天津津南有注塑机基地,这可以是以前天津汽车产业基地留下的工业根基。别忘了,赫赫有名的天津夏利曾经一度带动汽车产业群的腾飞——可惜,是可以忘记了。烟消云散,不过20年。
但是,这种主机厂所留下的配套厂,却是顽强地活下来。这里注塑和模具都有,而减震器甚至都是给特斯拉配套。生命力犹在。
传感器的金属件需要电镀,静海就有电镀产业园。电镀是令人讨厌的产业,污染太重,但几乎所有工业品锃亮的外观又离不开它。天津以前的电镀也是脏乱差,而现在天津市投资20亿元的静海区中旺镇的“电镀基地”,已经成为京津冀绿色表面处理的示范区。
至于通信与模块,更不用担心。天津电缆总厂作为最早的老厂,已经倒了,但重生的树木已经遍布各处。天津市电缆总厂第一分厂、天津电缆厂,都可以为传感器提供很好的通讯线缆。
对,还差芯片封装。有的传感器需要芯片代工。
莫怕莫慌,抬手就来。中芯国际,在天津有工厂的时间已经有20年。2018年二期工程都做完了。。
天津要发展传感器,资源配置是天生的。传感器的供应链,如此强健,完全可以成为打通天津和河北的供应链网络,再加上北京人才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制高点。直截了当,毫无障碍。
天津的人才输送,也没有问题。天津大学的精仪与光电学院,是全国最牛的仪表和传感器的院系之一。天大出来了很多仪表公司,与天大精仪的技术一脉相承。而且,这种技术源头的清流,至今仍然涓涓长流。而天津电子科技大学,则可提供电子电路方面的人才。可以有很多。
那么,天津差什么?
于是,事情的真相开始辣眼睛。
第一不用说,营商环境差。德国海德汉一开始打算在天津建立工厂,但最后还是去了北京顺义空港工业园,只把总部留在天津。
来自天大系的讯尔仪表公司,即使在天津创立多年,仍然在2019年去河北省沧州青县建厂。如果天津政策、用工好,为什么不留在天津?海泰工业园区有几家传感器公司,连厂房资格都不具备,根本没有人关注企业的心声。
第二是人才缺乏。天津现在有50多高校,大学生很多。跟南京的大学毕业生,总数量差不多。但是,南京市大学毕业生很多留下来了,去南京或者去苏州。而天津名校的毕业生,则基本都离开了天津。优秀人才留在本地,没有好的产业,留下做啥?
传感器是一个产业链不长、资产不重、研发密集型的产业,非常适合天津这样的城市。它可以承接北京的传感器、外用河北的制造基地,嫁接本地强大的人才,一举多得。
而且天津有天地伟业这样的全球安防Top10,天津九安医疗电子的印钞票之王、中环仪表等下游企业,这些龙头用户,对上游传感器,极具拉动力。
如果天津传感器发展的好,自然就可以留下天大、南开等大学培养的人才。这才能人丁兴旺,固市之本。
可能最需要反思的地方政府。如果二十年前天津发展传感器是天造地设,经过二十年的恶化,现在已经不得不重新培育良田,规划需要开始。但还有机会。
这两年,郑州开始打造“传感器谷”,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开始有模有样。这两天郑州开的感器大会,也是群贤毕至,人声鼎沸。这是人气,这样才是发展地区产业的样子。
我就想不通。一把好牌,个个不是A就是K,天津为什么不能好好发展传感器。万事俱备,依然西北杆子风饿着吹。哎,不服[惊呆]#产业集群第二春#
想太多了,先按部就班,把基础打扎实。可以先做好几件:1、培养个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建议每天能做到11点前睡,6点半起床。这样早上会有大约半个小时学习时间。说实话,我一直没做到,也是一篇文章里写的,估计很难;2、找一个能一起学习的同志,这个当然要随缘了,有这么个好伙伴一起更有动力;3、最后的话,就是你如果真有坚定的主意,可以选择下想要考的学校。建议选择985里有名的,找工作时候确实有优势。确认下有些学校是否歧视二本类院校,现在好多名校不太愿意招那些本科学校比较差的。特别是一些考研名校,这也没办法。
#教育微头条# #就业#世界500强!中国电科 2022届校园招聘正式开启!宣讲会大学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招聘专业涉及计算机类,通讯类,材料类,化学类,光电类、经管类。莫失良机!
教育
2022-10-22【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了使命,还要加倍努力啊】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全球十所知名光学研究机构)。重点聚焦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和生命光电子三大领域,围绕集成光子学、光子辐射与探测、光电信息存储、激光科学与技术、能源光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多模态分子影像、生命分子网络与谱学等8个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
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在全球十所知名光学机构中,研究中心2008~2021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论文总数、被引总频次、ESI高被引论文数均排名第一,说明研究中心已位列国际光电领域基础研究第一方阵。一批科研成果,问鼎国际学术前沿,打破国外封锁,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1. 线照明调制显微术实现高清成像
华中科技大学、海南大学骆清铭团队发明了线照明调制光学层析成像新原理,同时兼具高分辨率、高通量、高鲁棒性、高背景抑制能力、高灵敏度等优点,填补了相关技术的空白。在此基础上,他们迭代更新建立了高清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实现高分辨率全脑三维原始数据信噪比110,将全脑光学成像提升到高清晰度的新标准。高清的图像质量,显著提升了后续数据,为攻克脑图谱绘制中的大数据挑战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2.新一代相变存储器芯片
缪向水教授团队扎根存储器领域,自主研发存储芯片35年,团队将93项三维相变存储器芯片专利许可转让长江存储并合作开发芯片产品,推动存储器芯片技术的成果转化及未来技术的探索。
3.在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陆培祥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理论突破百阿秒壁垒,并与日本研究小组合作产生1.3微焦阿秒激光,单脉冲能量保持世界第一。近年来,陆培祥教授实现阿秒时域双缝干涉精密测量,并建立光电离和阿秒光电子全息理论,实现阿秒光电子全息,精度达10阿秒,实验发现隧穿电离的非绝热效应,在精密测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等等。
另外荣耀:
A.研究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院系共建的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共建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A”。
B.在高效光场调控方面,利用新的模式和新的维度是实现突破衍射极限、实现高效传输和存储的有效解决途径。李培宁、张新亮教授团队突破性证明了传统的双折射晶体中存在“幽灵”双曲极化激元电磁波,革新了极化激元基础物理的教科书定义,对凝聚态物理、光物理、电磁学等领域的基础原创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荣获2021年光学十大科学进展。
国内其他相关方面的成果
1. 纳米尺度六维光信息复用
暨南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携带光子轨道角动量的紧聚焦涡旋光场,首次在纳米尺度下实现了轨道角动量、偏振、波长及三维空间上的六维光信息复用存储技术,有望为下一代大容量光信息通讯、存储技术提供新思路。
2. 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有望为极紫外光刻等技术带来新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利用自放大机制,成功实现了两级级联HGHG在种子激光的30次谐波放大出光。这是目前国际上“工作谐波/激光调制” 最高的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放大结果。
3. 三维异质集成MoS2 TFT高分辨Micro-LED显示技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的南京大学新型显示技术研发团队等提出: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二硫化钼TFT驱动电路集成的超高分辨氮化镓Micro-LED显示技术方案。被发表期刊评价为:“突破了传统半导体驱动电路的性能瓶颈,将给未来显示带来颠覆性的产品”。
4. 基于镱亚晶格的多光子上转换发光
华南理工大学周博教授、张勤远教授团队等通过引入镱亚晶格选择性调控敏化剂铒与发光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首次成功实现了系列稀土离子近红外II区响应的多光子上转换发光,可望进一步用于稀土发光基础研究以及开发新型高效上转换发光材料体系。
5. 大规模可重构光电智能衍射计算处理器
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团队提出并构建了大规模可重构衍射计算处理器,实现了图像和视频分类识别任务的高模型性能,验证了光电智能计算的优越性。
据以上不完全整理,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对于第四代半导体材料金刚石上面还没有多大技术突破,甚至理论涉足也不太深入 。需要加倍努力。全国也是要行动起来,打破美帝迷梦——妄图摧毁我国集成电路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