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2

什么是行为遗传学?_什么是行为遗传学

想咨询一下关于什么是行为遗传学?,什么是行为遗传学,行为遗传学主要是探讨什么问题,行为遗传学的特点,行为遗传学理论,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行为遗传学的主要方法,行为遗传学建立历史,简述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行为遗传学的调查方法包括,行为遗传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风华正茂

    行为遗传学(behavioral genetics)亦称“心理遗传学”、“行为发生学”。行为科学与生物遗传学的交叉学科。运用心理学和遗传学理论研究生物基因型对有机体行为的影响,以及在行为形成过程中遗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旨在分析和探讨有机体重要的行为或心理物质(如学习、智力、精神病症等)与遗传的关系。达尔文和高尔顿最早从事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达尔文提出,天才和智力迟钝都有明显的家族性。高尔顿研究过当时杰出人物的身世,1869年发表《遗传的天才》一书;提出天才人物的家庭成员大多是天才,而且能力也有家族遗传的倾向。他首欢用双胎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说明获得性行为性状不能遗传。

  • 沉稳如山

    1995年,茱蒂·哈里斯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长文,开篇就挑衅性地提问道:“在儿童性格发展上,父母真的有着重要的长期影响吗?”文章检验了证据,得出了否定的答案。起初,学术界并没有什么反应,大多就是好奇而已:这个女人是什么人,连个教职、博士头衔都没有?但后来,美国心理协会经投票决定,授予哈里斯“乔治·米勒奖”(奖金500美元),奖励她这一篇精彩的心理学文章。

    哈里斯说,家长教育的重要性遭到了夸大,家长为毫无价值的理论买了单。他们觉得上当受骗是正常的。亏欠心理(为孩子付出还不够多)应该到此为止了。教养假说非但起不了帮忙的作用,在孩子变坏的时候,反而谴责家长,让不少人深感愧疚和羞耻。没有证据能说明,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答读者问的专栏作家提出的所有育儿建议会给孩子成年后的性格造成明显差异。

    残忍地对待孩子、忽视孩子当然是坏事,但那是因为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太恶劣了,而不是因为它带给了孩子不同的个性。家长当然是关键,但那是因为他们提供的关心和爱护,而不在于他们是人与人之间性格差异的原因。没有家长会造成差异,但不同的养育风格不会造成差异。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来自行为遗传学研究的证据始终汇聚到同一条信息上:性格差异大致有一半形成于基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另一半则由其他的因素塑造而成,但家庭环境完全不包括在这所谓的“其他因素”当中。哈里斯对实验做了总结:“同一个家庭收养的两个孩子,并不比不同家庭收养的孩子更相似。同一个家庭收养的同卵双胞胎,也并不比不同家庭收养的同卵双胞胎更相似。”

    儿童发展文献一次次地假设父母行为和孩子行为的相关性意味着因果关系(举例来说,好施虐的父亲会造就好施虐的儿子),但从未检测过基因的解释。父亲的施虐倾向很可能通过基因遗传给儿子。女儿的善良或许遗传自母亲的相同特质,而不是一种学习获得的习惯。家庭破裂或许并不会导致孩子的反社会倾向;相反,父母和孩子共同的内因才是关键,也就是说,孩子遗传了父母的反社会倾向。

    哈里斯讲了一个小笑话,总结了先天和后天争论的复杂因果:“约翰尼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我丝毫也不吃惊——约翰尼能让任何家庭破碎。”哈里斯强调,这种“孩子对父母”的影响很普遍。
    父母不必焦虑教养方式

  • 岁月如歌

    遗传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三个方面。遗传物质的本质包括它的化学本质、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它的结构、组织和变化等;遗传物质的传递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和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等;遗传信息的实现包括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调控以及个体发育中的基因的作用机制等。 遗传学学科分支 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不限于父母子女或一个家族,还可以延伸到包括许多家族的群体,这是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对象。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还可以以细胞为单位,离体培养的细胞可以保持个体的一些遗传特性,如某些酶的有无等。对离体培养细胞的遗传学研究属于体细胞遗传学。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还可以扩充到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甚至mRNA的转录,这些是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课题。


    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而产生无数具有相同遗传组成的子细胞,它们怎样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是一个遗传学课题,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发生遗传学。由一个受精卵产生的免疫恬性细胞能够分别产生各种不同的抗体球蛋白,这也是遗传学的一个课题,它的研究属于免疫遗传学。 从噬菌体到人,生物界有基本一致的遗传和变异规律,所以遗传学原则上不以研究的生物对象划分学科分支。人类遗传学的划分是因为研究人的遗传学与人类的幸福密切相关,而系谱分析和双生儿法等又几乎只限于人类的遗传学研究。 微生物遗传学的划分是因为微生物与高等动植物的体制很不相同,因而必须采用特殊方法进行研究。此外,还有因生产意义而出现的以某一类或某一种生物命名的分支学科,如家禽遗传学、棉花遗传学、水稻遗传学等。 更多的遗传学分支学科是按照所研究的问题来划分的。


    例如,细胞遗传学是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结合;发生遗传学所研究的是个体发育的遗传控制;行为遗传学研究的是行为的遗传基础;免疫遗传学研究的是免疫机制的遗传基础;辐射遗传学专门研究辐射的遗传学效应;药物遗传学则专门研究人对药物反应的遗传规律和物质基础,等等。


    从群体角度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学科有群体遗传学、生态遗传学、数量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等。这些学科之间关系紧密,界线较难划分。群体遗传学常用数学方法研究群体中的基因的动态,研究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群体大小、交配体制、迁移和漂变等因素对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平衡的影响;生态遗传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或影响的遗传学基础,常把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工作结合起来研究多态现象、拟态等,借以验证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得来的结论;进化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命起源、遗传物质、遗传密码和遗传机构的演变以及物种形成的遗传基础等。物种形成的研究也和群体遗传学、生态遗传学有密切的关系。


    从应用角度看,医学遗传学是人类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遗传性疾病的遗传规律和本质;临床遗传学则研究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优生学则是遗传学原理在改良人类遗传素质中的应用。生统遗传学或数量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数量性状,而农作物和家畜的经济性状多半是数量性状,因此它们是动植物育种的理论基础。 遗传学研究方法 杂交是遗传学研究的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所以生活周期的长短和体形的大小是选择遗传学研究材料常要考虑的因素。


    昆虫中的果蝇、哺乳动物中的小鼠和种子植物中的拟南芥,便是由于生活周期短和体形小而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大肠杆菌和它的噬菌体更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常用材料。 生物化学方法几乎为任何遗传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所普遍采用,更为分子遗传学所必需。分子遗传学中的重组DNA技术或遗传工程技术已逐渐成为遗传学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而后人们逐渐学会了改良动植物品种的方法。西班牙学者科卢梅拉在公元60年左右所写的《论农作物》一书中描述了嫁接技术,还记载了几个小麦品种。533~544年间中国学者贾思勰在所著《齐民要术》一书中论述了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和家畜的饲养,还特别记载了果树的嫁接,树苗的繁殖,家禽、家畜的阉割等技术。改良品种的活动从那时以后从未中断。   


    许多人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力图阐明亲代和杂交子代的性状之间的遗传规律都未获成功。直到1866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根据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揭示了现在称为孟德尔定律的遗传规律,才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的工作结果直到20世纪初才受到重视。19世纪末叶在生物学中,关于细胞分裂、染色体行为和受精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和对于遗传物质的认识,这两个方面的成就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   

    从1875~1884的几年中德国解剖学家和细胞学家弗莱明在动物中,德国植物学家和细胞学家施特拉斯布格在植物中分别发现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的纵向分裂以及分裂后的趋向两极的行为;比利时动物学家贝内登还观察到马副蛔虫的每一个身体细胞中含有等数的染色体;德国动物学家赫特维希在动物中,施特拉斯布格在植物中分别发现受精现象;这些发现都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奠定了基础。美国动物学家和细胞学家威尔逊在 1896年发表的《发育和遗传中的细胞》一书总结了这一时期的发现。  

     

    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历来有所臆测。例如1864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之为活粒;1868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微芽; 1884年瑞士植物学家内格利称之为异胞质;1889年荷兰学者德弗里斯称之为泛生子;1883年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称之为种质.实际上魏斯曼所说的种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臆测了,他已经指明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便是种质,并且明确地区分种质和体质,认为种质可以影响体质,而体质不能影响种质,在理论上为遗传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孟德尔的工作于1900年为德弗里斯、德国植物遗传学家科伦斯和奥地利植物遗传学家切尔马克三位从事植物杂交试验工作的学者所分别发现。1900~1910年除证实了植物中的豌豆、玉米等和动物中的鸡,小鼠、豚鼠等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定律以外,还确立了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909年丹麦植物生理学家和遗传学家约翰森称孟德尔式遗传中的遗传因子为基因,并且明确区别基因型和表型。同年贝特森还创造了等位基因、杂合体、纯合体等术语,并发表了代表性著作《孟德尔的遗传原理》。   从1910年到现在遗传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细胞遗传学时期、微生物遗传学时期和分子遗传学时期。

  • 秋实累累

    行为遗传学(behavioral genetics)是研究支配生物的向光、向地、摄食、求偶、育儿、攻击、逃避以及学习与记忆等行为的基因和基因表达的时间、场所及作用途径等的遗传学分支学科。行为是受基因控制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特殊的行为,越是低等的生物,行为模式就越单纯。但是各种生物的行为之间又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对各种行为的遗传学研究既有阐明不同生物特殊行为的遗传基础的意义,又有普遍的生物学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