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1

学新媒体,有哪些好书值得推荐?

想咨询一下关于学新媒体,有哪些好书值得推荐?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教育

    作为资深媒体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官媒与自媒体都做过的刘大恒老师告诉你,看书是没有用的,任何书,只能是别人的经验告诉与自己的实践探索!

  • 最美

    我也正在学,searching~求推荐

  • 岁月如歌

    做新媒体,是做内容,还是做运营的。

    其实这是个广告营销的大圈子,读这些书,

    进,深度写好内容;退,在广告营销大范围内寻求职业出路。

    这是我最近里面看过的关于广告营销的专业单:

    1,那些让文案绝望的文案

    2,写给非广告人的广告常识

    3,营销的16个关键词

    4,入口:营销还能去哪儿?

    5,广告人手记

    6,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7,笔尖创意文案42式

    8,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9,大师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10,定位

    11,影响力

    12,广告标题与创意

    13,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

    技巧

    14,科学的广告+我的广告生涯

    15,小众行为学:为什么主流的不再受市场喜爱

    16,文案觉醒

    17,文章自在

    18,走心文案是怎样炼成的

    19,冲突(叶茂中系列)

    20,营销革命4.0 :从传统到数字

    21,超级符号原理

    上面有关于广告理论的,也有写作方法和安利的,还有部分训练思维的,大部分都值得一看。

  • 风华依旧

    迄今为止,这是第一套让我觉得入手太晚的一套童书。
    它曾被众多媒体评为最有价值的童书,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全球累积销量已经达到了3亿册以上。
    它就是引领无数孩子走近科学大门的科普童书——《神奇校车》。今天书到手,姐姐先看完了第一本,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连续看了5本,都等不及晾一晾新书的味道。

    我入手的是桥梁书(全套20册)版本,这套适合3岁+亲子共读,同时也适合幼小衔接阶段孩子自主阅读,整体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入门读本。我家姐姐马上升入二年级,完全可以自主阅读这套书。妹妹上幼儿园中班,就采用亲子阅读的形式。陪读的过程,我自己都看得津津有味,心里只怪入手太晚了。
    这套书主题包含:树叶、雪、风、暴风雪、鸟巢、月球、北极、心脏、螃蟹、恐龙、牙齿、感恩节、自由女神像、太阳系、冬眠、蝙蝠、回收、蜘蛛、鲨鱼、病菌。
    每本《神奇校车》里都有一个科普故事,异想天开的情节,生动有趣的对话,惊险刺激的旅行————
    到达树林寻找叶子,遇到了大大的松鼠和巨嘴鸟,跟随树叶随风起舞,展开有趣的森林之旅;
    进入过垃圾回收中心,观察旧纸的回收利用过程。一切都是新奇的未知的旅程......这么有趣的科普书,打破了故事书和科普书之间的界线。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做背景,再引入真实的专业知识。

    就像费老师说的那样:“了解某事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跳进去”这样有代入感的书值得任何美誉。
    这套书我一个大人都被迷得不行,一直在和孩子说“我也想要有个卷毛老师,她的课堂飞天遁地,无所不能,总能把枯燥的课堂变得这么有趣。”

    如果你家孩子一直看故事书,不爱科普书。父母又想带领孩子接触科普书,强烈推荐这套神奇校车。
    如果你家孩子本身就爱科普书,这套书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和百科全书是不同的路线,换换口味也不错。

    当然这套书有很多版本,后面准备入手适合4岁+的图画书版(全12册)和适合8岁的阅读版(全16册)。后面等入手了再分享给大家~#神奇校车# #童书上头条##大有学问#

  • 淡定自如

    今天在《放大》这本书的推荐序里,看到这么一句话,
    “为何那么多,在我眼中文笔优美的前辈,没有在新媒体时代脱颖而出。‘

    微信环境中,一篇好文章,为什么好?这位资深编辑的感悟到,”原来一篇文章,可以是一款产品,切割成若干环节。“
    分析标题为什么好?结构为什么好?结尾为什么好?
    新的环境下,像一篇好文章这样的知识是可以被制造的。好的文章不一定是文风华丽,
    措辞行云流水。而是在对的层次做好传播。至少新媒体文章是这样的。

    我有一个经验。就是在给一个项目做营销策划提案的时候,会在以往的经历里查找类似的案例。
    不一定是自己经手的案例,极大的可能是之前学习拆解过的案例。主题,为什么是这个?
    有什么深意?配套的活动有哪些?营销渠道怎么选?营销动作时间节点怎么排布?为什么这样安排?
    在拆解案例的同时。不断发问和思考,找到背后的逻辑关系。从而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所以每当遇到问题时。不妨找一找类似的案例来拆解一番。自然思路会很清晰。进步也会不小。

    当我在《放大》这本书的《推荐序》里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感受是5个字--万物皆可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受呢?
    因为在我最开始学习新媒体写作的时候。也是应用了类似的拆解方法。
    拆解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从大纲、开头、正文到结尾。先拆解后仿写。然后换一个选题。写出一篇文章。
    在我看来。这应该是学习新媒体写作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
    在这篇推荐序的后面,我还看到了序言作者分享的个人经验,”不要浪费你的表达欲。“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解释,说他在从事新媒体工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可以被称为天赋的话,那就是从中学时代起,就有强烈的表达欲。
    原来。话唠也不是一无是处。话唠,是你为个人IP种下的种子。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并不像这位作者那样热爱新媒体的工作。那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欲的标杆呢?
    作者在这里给出的方法是:回去翻阅你的聊天记录,看你什么时候刷屏,找到那个时刻,定位它,把它作为你表达欲的标杆,然后思考一下,如何把它向所有人呈现。
    这篇推荐序带给了我两个收获。
    一是:拆解就是最好的方法。而且是大量的才有效哦。
    第二点是,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表达欲。不要浪费表达欲。
    通过自媒体去发声。去向所有人呈现。这也是我在行动上的改变。
    如果没有听到这句话。
    我会认为。话唠是病。是我身上的缺点。现在,我明白了。话唠是我的表达欲。是我的天赋所在。我再也不用假装沉默了。
    如何放大你的小才华?成就自己的变现途径。找到与众不同的IP。邀请你。跟我一起共读这一本《放大》。每天分享阅读所得。

  • 短腿柯基王

    不用书,书都是滞后的看头条,视频,百度,等自己琢磨下也就懂了

  • winter

    第一次被邀请回答问题,不知道电脑怎么会随机抽到我,不管怎样,认真对待吧。尚属于新媒体小白的我,这方面的好书还没关注到,但有一点,应该是不管什么媒体都需要的,那就是优质的内容,内容依然为王。

    有扎实的写作功底做基础,再加上好的内容和正确的推广方式,想不被发现都难,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信息传播如此之快的年代,酒香更加不怕巷子深。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技巧,但技巧只能是锦上添花,最关键的还是要真正有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