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兰州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是脱产的还是不脱产的?

想咨询一下关于兰州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是脱产的还是不脱产的?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岁月留声

    楷模的力量
    一一《军旅行吟集》序

    冯德富

    杨玉厚先生是我的老首长、老战友和良师益友,他的诗歌散文集《军旅行吟集》在我的电脑里存了好几年,终于要付梓出版了,真是可喜可贺!
    作为出版人,我曾为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们编辑出版了很多部作品,但杨玉厚先生是我德高望重的老首长,我编辑出版他的作品有压力,总是诚惶诚恐,生害怕出差错,因此出版事宜便一拖再拖,直到现在才鼓足勇气完成全书的编辑工作!
    杨玉厚先生是上世纪六十年的老高中生,学习好,文字功底扎实,到部队后便是最有文化的人了,因此从当战士到提干,都一直很受官兵的敬重和爱戴。他喜欢写作,文笔朴实无华。《军旅行吟集》里的作品,涵盖了他的整个军旅生涯和退役后几十年到全国各地看望战友的真情实录。
    简洁的文笔和白描的写作手法,是这部作品的重要创作特点。有的场景,尽管没有刻意的情感烘托,但读来令人动容,引起共鸣。有的篇章看似对生活的简单记录,实则却颇有深意,有画龙点睛之妙。
    杨玉厚先生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格局大,领导艺术高超,部队官兵都视他为榜样,具有楷模的力量!他在武警甘肃省总队第三支队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武威地区支队政治委员3个重要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部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出了不少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精英人才!
    我认识老首长杨玉厚,是1982年冬天我怀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入学通知书投笔从戎后。那时候,杨玉厚先生是甘肃省军区独立三团政治处副主任,他到我们5连看望新兵,了解到我的学习情况,鼓励我不要放弃学业,先自学。我深受鼓舞,在艰苦的新兵集训期间,利用点滴时间自学电大课程。
    隆冬的戈壁大漠,非常寒冷,零下20多度,滴水成冰。熄灯号后,等班里的战友们睡着了,我便蹑手蹑脚地披衣下床,拿着小木凳,在简陋的营房的走廊里,借着昏暗的灯光,如饥似渴地学习一两个小时。霜花染白了我的头发,染白了我的睫毛,我却全然不觉。日复一日,3个月后新训结束,我学完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一学期课程,参加全国统考,3门课程全部及格,获得学分。
    第二年春天,我们团改编为武警甘肃省总队第三支队,杨玉厚先生继续当政治处副主任。他积极向政治处周主任和支队党委建议,将我调到政治处脱产上电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走在上学的路上,桃花、杏花、沙枣花开得一片灿烂,我的心情无比愉悦,心中充满了对杨主任和组织的感激。
    1985年秋天,我修满学分,电大毕业,成为当时全支队人人羡慕的惟一一名大专毕业生。
    此时,杨玉厚先生已是政治处主任,他多次向支队党委建议,并向总队政治部和总队党委推荐,希望能让我破格提干。通过杨主任和支队党委两年多的努力,总队党委终于向总部政治部推荐了我!
    1987年7月,一纸命令从北京武警总部寄出,我被破格提干,享受行政22级工资待遇。
    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我还没来得及请杨主任吃一顿便饭,他便调任武威支队政治委员。
    提干后,我在政治处组织股任党务干事,不是在常委会上做记录,就是加班加点写材料,工作非常繁忙。加之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一直没有时间到武威去看望老首长。
    1990年秋天,我被借调到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丛书编辑部帮助工作,期间,派我到武威采访古浪大地震,才有机会看望杨政委。我从北京提了一袋土特产,没想到我离开武威时,杨政委给我还了一大袋武威的土特产。我在武威停留了3天,吃住都在杨政委家,他亲自下厨,每餐都非常丰盛,令人很感动!
    一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或褒或贬,不一而论!像杨玉厚先生这样的楷模,接触过他的人对他的评价几乎都会是沉甸甸的4个字:令人敬重!
    杨玉厚先生的大作《军旅行吟集》大方、厚重,而他本人也是一本书,一来正能量满满,令人着迷的人生教科书!
    是为序。

    2021年12月13日晨于兰州

    (作者简介:冯德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汉中市张骞文化经贸商会会长,著名军旅作家、鉴藏家,孙瀛洲古陶瓷鉴定学说第三代传承人。)

  • 给未来的自我拼路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联合指导方式完成。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 最美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3年,甘肃省兰州商学院校门口,三名大学生的合影。她们是同一个寝室的室友,分别是甘肃天水、嘉峪关、白银市国营企业的员工,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这里全脱产学习。照片中的她们成熟、大方,穿着时尚,身材修长,浑身上下散发出诱人的气息。

  • 风华正茂

    #国足职业化改革已经25年了,不但没有进步还沦为三流球队为什么#
    中国足球多年来为什么发展不好,至少有以下五个原因:
    第一:缺少行业精英,内行能力不强、外行专业不精
    中国培养足球运动员,基本放弃了文化课学习,小学时候还能半天训练、半天学习,初中以后基本上就完全脱产训练了。
    这样的球员基本不可能担任足协主席,驾驭不了中国足坛的复杂局面。
    最近几任足协主席都是外行领导内行,非专业出身的领导干部担任足协主席,不遵循足球发展规律,闹出不少笑话。谢亚龙、南勇还因为大肆敛财,最后桄榔入狱。
    第二:缺失精神支柱,抛弃主义在球场上做起生意
    足球职业化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球员的收入大幅增加,到了恒大集团进军足球,国内球员的年薪已经达到2000万,超过欧洲五大联赛的年薪,远远超过邻国日韩球员的年薪。
    我们的球员根本没有心思到欧洲俱乐部踢球,一方面能力不够,再一方面语言不通,最大的原因是在欧洲挣不上钱,在国内踢球却能挣大钱。
    有的球员在俱乐部表现的生龙活虎,征召到国家队以后就表现的一塌糊涂,甚至还有的球员称病躲避国家队征召。
    2013年6月15日,国家队1:5惨败泰国队,让中国足球界大为震惊。在球员眼里心里,想的就是多赚钱,哪里还有爱国主义,哪里还有集体荣誉感!
    第三:缺乏社会支持,青训发展不健康、行业基础不牢固
    把足球作为职业,国内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足球运动员变成了吃青春饭的行业。
    在中国,足球学校开展的最规范、最好的就是鲁能足校和恒大足校,一年的费用大概在6-8万元,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大概需要培养训练10年左右才能进入职业足球,费用大概在60-80万左右。
    像张玉宁这种在国外培养的,费用更高。在国外一年的营养费都需要20万左右,加上其他开销,一年怎么也需要60-80万左右。张玉宁的父亲把几套房子都卖了,才能支付高额的培训费用。
    每到组建青少年队的时候,主教练都感到无人可选,沈阳市巅峰的时候有1500名注册青少年踢球,到了2008年不足100人。2017年踢球的青少年,全国不足2万人。而同年龄段日本有60万以上青少年踢球。
    很多家长给孩子补课一掷千金,因为读书成材率高,足球的成材率太低,到16岁如果不能成才,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不说,再去读书的机会也没有了,很可能就毁了孩子一生。
    第四:缺席大赛频繁,始终以豪赌心态进行短周期发展
    国足的高光时刻。就是1988年参加了汉城奥运会,2002年参加了日韩世界杯,以东道主身份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国足参加三次世界大赛都是在亚洲举办,要么是日韩作为东道主不参加预选赛,要么就是我们自己是东道主。
    日韩世界杯之后,我们连续三次世界杯预选赛小组折戟,连十强赛、十二强赛的门票都拿不到。
    每任足协主席,基本上都以世界杯周期为一个任期,上任之后就是豪赌,预选赛之前各种拔苗助长的举措,一切为世界杯让路,一旦成功,必定名垂青史。
    阎主席聘请了“神奇教练”米卢,米卢的“快乐足球”终于让广大中国球迷快乐了一把,阎主席也算在足球界名垂青史了。
    其他足协领导,也都因为世界杯预选赛国足被淘汰,黯然下课。以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第五句话:缺位有力监管,足协不能领导中国足球健康发展
    足协作为一个社团,一个行业协会,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自主权泛滥,把投资几十亿的老板根本不放在眼里,把中国足球这个几百、上千亿资金的项目玩弄于股掌之间,政策的随意性非常大。
    足协虽然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但足球运动不是公益项目,陈戌源却忽悠投资人把足球当做公益项目来做。
    足协一纸命令让俱乐部全部更改为中性名,与企业脱钩,与企业文化脱钩,把俱乐部变成自负盈亏的公司。
    没有了广告效应,每家俱乐部都是亏损,难以为继。江苏苏宁刚刚获得中超冠军就选拔解散,2020年有16家俱乐部退出或者解散。
    缺少联赛根基,国足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岁月如梦

    兰州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是不脱产的也就是全日制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