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

考法律硕士,在西北政法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之间决定不下来,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考法律硕士,在西北政法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之间决定不下来,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秋水共长天

    #考研##法硕院校#作为从二本考入西政,毕业进入央企的老学长,当年也为了如何选择法硕院校思考过。
    已经毕业的我,更有资格来说明这个事情了。
    如何选择法硕院校,适合用反推的方法来选择院校。
    1.毕业了你想去哪? 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或者是回家乡。
    2.毕业了想从事什么工作? 公务员还是律师,还是其他法律相关行业
    3.想挣钱还是想稳定,有没有二者兼顾的地方。
    4.结合自身情况,本科院校是否是211,是否是普通本科。
    问清楚上述问题之后,再来选择院校。选择之前,你要明白一点:
    除了北京的清北人法之外,其他院校在就业时都是具有地域性的。比如西政毕业的在西南地区、广东地区很有优势,但是在北京和上海则缺少一定的竞争力,甚至也不是红圈所的目标院校。而且受限于非双一流的身份,在定向选调生时也有一定的吃亏。
    法学的传统强校,按低于来划分主要是以下的排序。
    北京: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上海: 复旦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广州: 中山大学
    武汉: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大学
    成都:四川大学
    西安:西北政法 西安交通大学
    长沙: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加一个 湘潭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上述院校中又有“五院四系”作为首选,在不考五院四系的情况下,按排名 985优先,其次211,双非院校就不建议报考了。
    考研必须要明白一个事情:考一个比自身层次要高的学校。
    二本三本通过考研提高学历
    本身学校就好的,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现在法学专业,研究生基本是标配,在就也时会拥有研究生学历会具有一定优势。
    通过对上述学校的了解,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擅长的方向,但是就业时: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是比较多选择方向的。
    还有一点要明白:没有考不上的学校,只有不努力的自己。
    选择院校时,建议:
    1.招考人数比较多的学校,这一点五院四系具有明显优势,不要报考就招一个人、两个人的那种学校,很大概率考不上。
    2.无论是考名校还是考普通学校,想要考上的话,付出的努力是一样的。要背的东西都不少,要准备的知识点也一样不少。那为什么不考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呢?
    3.毕业时,学校对于就业的影响非常大,基本能决定了你未来所能去的城市和行业。
    我在之前考研时,最初定的是考个西北政法就可以了,但是看了西南政法之后,发现比西北政法要好的多,而且是传统的法学强校,招的人数也比较多。最终就确定了考西政的目标,如愿以偿。

  • 教育

    法学专业最强的14所大学排名。

    #法律人之家#

    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是迄今为止官方公布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大学和学科排行榜。

    根据教育部最新一轮的学科评估,法学专业评定为A+、A、A-的高校分别是:

    第一层次A+: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2所)

    第二层次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5所)

    第三层次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所)

    属于原“五院四系”的西北政法大学落在14名开外。吉林大学落到了第三层次,有点让人意外。

  • 陈....

    朋友家闺女高考605分,喜欢法律,本来能走辽宁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211,问了在法院上班的同学后,完全改变了策略,第一华东政法,第二西南政法,第三西北政法……。我们当时很不理解,老班说能走985不走211,能走双一流不走双非,他出的这主意确实不咋地呀?

    朋友家闺女后来走的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法学专业号称西北第一。大四姑娘一次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考试,和她同分走中国地大的同学法考考了三次才通过。本科毕业,闺女参加公考,笔试第三,面试第一,总成绩第一,顺利上岸,成为法院的一名法官。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西安市,是曾是司法部直属院校,法学五院四系成员之一,立格联盟高校成员,第四轮学科评估法学专业排名全国前20%,排名在北师大、复旦、山大、南开、中大、川大之前。法学专业毕业生遍布西北各省各级公检法,各省公检法系统都有西法大的校友。西法大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远超985、211大学的一般专业毕业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