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

有人说考研如果考本校,对于专业科目中有些题目,本校的老师都会“透露”,作为别校的学生该怎么办,如何才能知道复习点?

想咨询一下关于有人说考研如果考本校,对于专业科目中有些题目,本校的老师都会“透露”,作为别校的学生该怎么办,如何才能知道复习点?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岁月沉香

    不管你们怎么说,哈工大就是发展滞后了。七大原因显示,哈工大发展落伍了:

    1--地域差:
    地处哈尔滨,地域差就是代表学校实力差。

    2--科研差:
    2000-2020年国家科技三大奖才排全国第五,差劲。

    3--人才培养差
    以较差的生源,才培养了113名两院院士,450名总师,148名大学校长和书记,122名副省级以上干部,47位共和国将军。人家大学都培养出国留学的人才,去了华尔街,还可以“”舔洋”多么洋气高大上啊。哈工大的都被M国制裁了,留学生人家都不收,差差差!

    4--学科实力差
    号称工科之母,工科却仅排全国第二,严重下滑了。
    作为核心指标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仅9个,才排全国第五,实力下滑严重啊。

    5--高端人才表现差
    哈工大全职院士才28名,全国高校排名第7,比全职院士18名的学校差远了。为什么差呢,因为你这28名中,有8名是哈工大最近十年自行培养的,存在学术近亲繁殖问题,不像其他高校虽然只有十几名,但都是通过以校长、副校长的职位挖过来的,不存在近亲繁殖,而且那些校领导院士带来了别校的学术理念,人也很精明。反观哈工大院士,只会呆一个地方,完全不精明。

    6--哈工大国家定位下降严重
    哈工大原来是国家6所重点大学之一,后来是9所首批985的C9大学,现在才是双一流17所A类高校之一。由原来的前6,到后来的前9,再到现在的前17所,国家定位不是下降严重是什么?

    7--录取分数线低
    哈工大录取分数线被新崛起的网红高校吊打了,虽然哈工大实际录取分数线高于网红高校,但是网红高校都穿着“国家专项”、“计划单列”“中外合作办学”等名牌服饰,年轻时尚潮流,这些学生虽然占了很多名额,但都不能算作本校的学生,是不能按正常录取分数线统计的。

    基于以上原因,哈工大实力下滑非常严重。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 良心宝贝

    小哈说今晚要一个人住在宾馆里,因为他想看明天上午初二的孩子们有没有因迟到而进不去的[黑线](目的不纯良啊!)
    根据小哈同学之间的聊天,他们这两个班被数学老师坑了,因为考试的公式数学老师没教过,而有知情人士透露:本校其他班级不知道情况,别校老师反复带着孩子练习过……几十分啊[石化]难怪想把数学老师从照片扣出去!误人子弟[酷拽]!
    中考:结束!

  • 沐馨

    感谢邀请,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考研考什么学校都有利有弊,本校的老师也不会透露什么重点,好好复习和看书的学生都知道什么是重点,那就是没有重点,都要看,谁的话也别轻易相信,因为考研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应该靠自己的判断和努力去考试,

    真正考的好的学生,考哪个学校的都有,没有考上的学生,也有考本校的,也有双跨考的,这些都不应该成为考生关注的问题,

    考研如果成功有这么几个条件:

    1、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没有一个好的计划,就很难控制好整个的复习过程;

    2、良好的外语基础;一般外语要过了四六级,最好达到550.

    3、对专业课熟悉的程度;要了解考试规定的教材,但这只是基本的准备,还需要看看专业课的论文、会议发言和字典;

    4、好的复习方法和动态调整的能力;这个需要有经验的机构和老师指导;

    5、坚强的意志力、耐力,较高的思维配置和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

    一起加油!

  • 沐馨

    谢邀!

    不得不说,考本校肯定是有优势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深入了解本院的老师,提前锁定自己心仪的导师,同时可以提前与导师相互沟通,这会为复试带来了一定优势。但这些都是建立在通过初试的基础上,没有过初试,这一切都是白搭。

    至于楼主说的本校学生可以提前知晓考题,这一点我觉得可能性比较低。尽管专业课是每个高校学院自主命题,但考研毕竟是国家级考试,公平性是首要前提,泄题在任何时代都是大事,会被各界关注,更何况在互联网时代,这类不公平事件定会成为爆点。此外,更重要的一点,考研专业课试题有专门的命题组,且有完备的题库,考生选择的导师是命题人以及该导师知道当年具体试题的概率,这无异于中彩票?。因此,我觉得泄题的概率会变得极低!

    最后提一点,历年考研专业课试题毫无疑问是必要且重要的参考资料,但本院学生的期末试题以及课程课件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材料,这些是外校学生比较难接触的。所以,要想在专业课这一块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料,或者任何有用的信息,建议考生尽可能找到目标院校的学生,获取此类材料,弥补考研中的本校优势。

  • 淡定自如

    本校生考研考本校确实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

    1.对本校更熟悉。基本上已经在学校呆了四年,有些专业甚至五年。本校的导师基本上在本科期间都会接触到,上过他们的课程。师生之间还是相互有所了解,在你跟外校生竞争之时,因为对本校生更有所了解,会很自然地对本校生有所偏向,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本科四年的教育比一场考试更有说服力。

    2.了解老师的出题方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与本科的教学体系紧密相关,考试重点往往是本科上课会讲到的知识,作为本校生来说,这点可以算得上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了,这就相当于命题人在给你上课了,告诉你他偏爱出哪个方向的知识,哪个方向是考察的重点了。这是外校生远远比不上的。只要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你会少走很多弯路,能准确抓住重点。

    3.至于说本校老师会透题,我只能说这种现象会存在,但是很少。而且越好的学校这种现象越不会出现。好学校不会管你是不是本校的,他们会觉得本校生本来基础就比外校生好,如果还需要靠这种方式才能超过外校生,那他根本就不配读研,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更注重自身的能力,需要你有自主科研,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啥也不懂的混子。再加上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对研究生考试的监管也越来越严了,相信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

    外校生如何能知道复习点

    1.通过寻找已经考上的学生。如果自己本校有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可以联系他们,向他们求教,可以有偿购买他们手上的资料。

    2.查询该校的官网。有些学校会发布历年的真题和考试大纲。通过大纲和真题来总结考试重点。

    3.辅导机构。一般都会有一些专门针对该校该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他们掌握的信息资料非常的多。包括真题,复数,考试重点,选导师之类的,报辅导机构是最省事的,但是费用也挺高的。

    4.淘宝之类的。这种卖的资料往往不准确,而且还挺贵。

  • 教育

    高一选科前乱象:
    一,高一,选科开始就吵的沸沸扬扬,校长愁的也好几个晚上睡不着。
    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本校初中的尖子生又被别校挖去了,招进一大批中下层学生,分数300一400分学生,去年文科平行班才考三个二本,今年,学理科,校长给这届学生定个调子。更烦心的事是:那几个中年老师,又被别的学校20万高薪挖走了,补充进的研究生,也没几个科班出身,不是学食品,就是机械的,再什么工商管理的。教师证也没有,更别说学过心理学,教学法,学问不大脾气大,上课就会念ppT,哎。
    选科6理2文,还缺物理,地理老师,还多了化学老师,政治老师,不可以让化学教物理吧,政治教地理吧,一团乱麻。
    二,更愁的是教务主任,:"什么,六个理科班,二个文科班”听到校长指令,他不相信自已耳朵,那些300~400分学生怎么能学理科。也难怪,自从晚四放了职业生涯视频,大部分工科200~300好专业都要物理,特别是金机数理(金融,计算机专业),文科没几个好专业,学生都吵着要学理,再加上有妖言惑众,理科专科也能报铁路,牙医,航空,机械,电气,计算机,建筑,文科专科只能销售,客服之类,学理风更被吵起来,“你也不看看能不能学会理科,中考理化加起来才50分"主任无可奈何地摇头。下意识地在纸上写:理:物化生,物化政,物化地,文科:史地生,史地化。老师还缺好几个,从哪里再找几个老师呢?课表怎么排呀,主任快哭了。
    三,办公室,疫情网课都放水了,招进的学生化学符号也不会。现在,教材也没有高初中对接,直接上什么离子方程,阿伏加德罗常数。课程一难学化学的人很少。别说优生,三个老师,每人一个班都万幸。都是课本惹的祸。学生真心的学不懂这一章。化学老师看着化学作业中,一串串X号发愁。
    地理老师哼着小曲,美吧,听说学地理有六个班。学生很喜欢自己的课,什么极光,极地。视频一放,吸粉无数。教师好,则有一批追随者。
    刚毕业研究生生物老师,检查二学生背生物。暗地里瞅了眼看不起自已的老家伙:你讲的好,我抓的好,我要二拳打死老师傅。
    四,放假,学生从学校带回一张预选科表,家慌成一团,选文选理,不停在百度查,今日头条查,快手上问,抖音上问。十个人有十个学说,莫衷一事。到低学生学什么,看来还得让刚在北京工作的小姨子参考。
    (家里沒人没矿,还学计算机吧)
    五宿舍里:A宿舍,大家讨论:物理那些公式一堆又一堆,一个弯又个弯,真难!还是选历史吧。“”对”另一个学生附和,当年,我叔学文科,分配政府,现在是公务员,是副局长了。人人都羡慕。
    B宿舍,一个学生说:我哥专业软件,毕业工资18万/年,我邻居文科考上村官,工资才2万/年。另一学生:我爸教历史,让我选物理。大家哄笑。
    选科中乱象纷纷,干扰因素好多,学校,教师,同学跟风,家长家庭,四个因素干扰着你。另外还有一个隐形的因素,赋分。选科真的不易。从孩子成绩,兴趣,家庭人脉,将来择业逆向思考,综合考虑。或许,会找到答案。
    原创不易,希关注评论转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