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考协和医学院和北大医学部研究生,哪个含金量更高些?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四川的西南医科大学厉害,在广西2022年年高考提前批投档线比北京协和医学院还要高出一分.
从广西2022年本科一批各大医学院校投档线来看,分数都相当高。北大医学部659分,上海交大医学院672分,复旦大学医学院671分,浙江大学医学院657分。复旦大学医学院投档线671分甚至要高于复旦大学本部投档线668分。
不过笔者也发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广西高考理工类本科一批投档线有点不一般,只有555分。作为对比,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同档次的北大医学部,上海交大医学院等投档线相差有点多,低了100多分。
重庆医科大学572分,西南医科大学556分。通过比较发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投档线还不如西南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这样的非双一流医学院校。这对于有着医学院校天花板之称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来说,着实让人意外,可以说是爆出冷门。
北京协和医学院初试390分考生被刷,全国只招一个人也敢报现实版!
考研名嘴张雪峰有一个经典的段子,考研全国只招一个人你也敢报系列,不要以为这仅仅是段子,张雪峰老师虽然平时许多话听起来像相声,但是却都是源于生活的真实劝告,但是每年也有不少考生偏偏不信这个邪,非要试一试。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的肿瘤学专业(代码100214)招生计划之中只有一人,按道理这种计划都倾向于那些与本校密切合作又有丰富实习经验的同学。在此专业复试之中有两位考生入围(按照国家规定比例这种招一人的复试也至少得有两人,如果只有一人上线那就一个人复试)。
这位初试390分的考生的优势可以说很大,从而另一位初试考了331分的考生英语成绩仅有47分(这个成绩在医学考生之中偏低,但是协和单科线仅有43分,这比许多三四线小城市的复试线还要低),不过对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来说,从来都不太看重考生的初试成绩,尤其是名校对于复试的重视程度是你想象不到的。可能你还在埋头深挖专业理论知识和搞题海战术的时候,别人已经深度实习合作搞出N多成果发了N多专业论文了,试想一下,要你招生你要谁。
北京协和医学院复试总成绩的计算方式为:初试总成绩(折合百分制)与复试成绩(百分制)按50%、50%权重相加。这种情况看起来是简单的五五开,其实不然,要知道初试五百分复试一百分的含金量却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两位考生的初试成绩分差看起来59分很大,但是按照这种计分方式换算下来也就不到12分。复试这东西没有严格到“分”那么细致的评判标准,最后这位初试第一的高分考生也是以不到一分的总成绩差距被淘汰,而这位初试331分的考生也是靠着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成功翻盘。
在为这位高分落榜考生惋惜的同时,我们还是回到考研报考上来,这种全国只招一个人的大学专业,如果没有在考前就必胜的把握或者是拼死一试的决心,那么还是选择绕道的方式比较好,人生能有几次考研的机会,研究生大多也就两三年时间,别为了所谓的执着白白搭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
考研如今真的是“卷”的厉害,动辄数百万考生,但上岸者仅有四分之一,许多考研者也为了能“有书读”而走向了往下调剂的路子。在皮豆看来,考研的成功一大半都要在你报考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结局。比如这种招一人也敢当先者,也有那种劝退普通高校调剂的院校,除此之外还有招一复试十几甚至几十倍的,这都是考研需要避坑的关键点,但是了解的考生却并不多。总是以为只要自己低头刻苦努力就行,岂不知考研初试如今仅仅是敲门砖而已,成败完全靠复试。
看你是临床还是基础科研的,临床的北大医学部更好,北京市的大医院基本上都被北大和首医瓜分了,协和的地位比较尴尬。医药领域近亲繁殖现象太严重,经常会出现协和八年出来了之后,发现自己的同事全是首医和北大的,别人师出同门一个派系,自己一个人很难受。
基础科研就无所谓了,没啥区别,重要的是导师和实验室条件,不过协和基础我记得给的补助标准是最高的,读研期间差不多一年3万,博士5万,这还不算导师发的那些。不过各个所的条件都不一样,自己把握吧。
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学科排名共有59所大学上榜,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位列前2%。
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列前10%。
首都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的重点大学,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虽然不是985 211院校,也不是双一流院校,但是学校拥有的院士数量,能够达到985高校的水平,整体的师资力量很雄厚。最为重要的是,首都医科大学拥有20家著名附属医院,能够为学生的实习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提供非常好的平台,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好,在全国的认可度也很高。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2022-10-18谢谢邀请!
这两个学院都差不多,研究生学习,主要参考专业,不是本科学习,通学基础,跨专业考研!医学实践性学科,现在诊疗的智能化应用,我认为预防医学和基础性医学,更需要扎实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