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英语专业跨考金融硕士有什么学校?_英语专业跨考金融难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英语专业跨考金融硕士有什么学校?,英语专业跨考金融难吗,英语专业跨考金融研究生,英语专业跨考金融经验,英语专业跨考哲学硕士,英语专业申请金融硕士,非英语专业跨考翻译硕士,英语专业可以跨考心理学硕士吗,英语专业考研可以跨考金融吗,英语专业考翻译硕士属于跨专业吗,二本非英语专业跨考翻译硕士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沐馨

    几年前,有一位考研的考生,本来是学英语的,因为种种原因,想跨考经济类专业,思来想去,最终选择了报考金融专业学术性硕士,目标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只是该考生本科的底子比较差,又是专业跨度较大的跨考,结果考了三四年也没成功。只是他不打算放弃,说好听一点就是,矢志不渝,要考上复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说不好听的,就是有点钻牛角尖了。

    而且该考生一门心思要考学术性硕士,完全不考虑,自己本身年龄有些大了,报考专业型硕士更适合一点。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学术型硕士比专业性硕士更加正规,专业型硕士有“二等研究生”之嫌。

    不幸的是,他一直坚持的目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今年五月份发布了一个公告,停止招收学术型硕士。这无疑对该考生是一个重击。不知道经过几年的考研失利,他今年是否继续坚持了,但是如果坚持的话,他的目标不得不更换了。

    其实,这些年学术型硕士缩招,专业型硕士扩招,是很明显的趋势。实际上,某些大学的某些学院或者专业,好几年前就已经不招学术型硕士了,但是加大了专业型硕士的招生数量,比如北大经济学院。还有北大国发院,复旦软件学院等,从去年开始,都取消了学硕项目。从明年开始,复旦经济学院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总结一下,热门的财经类专业或者软件类专业,学术性硕士是比较容易缩招的,因为这类专业,都有可替代的专业型硕士,从学校培养的角度来说,一些学校更愿意培养专业型硕士,而不是学术性硕士。

    另外,心理学的学术型硕士也容易缩招甚至只招专硕,比如,华东师大和四川大学这一两年就纷纷取消了心理学学硕的招生,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加大培养心理学专业硕士,来代替心理学学硕,对很多有些学校而言,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今年考研的同学,尤其是准备报考学硕的考生,如果自己报考的学术型硕士的专业,有可替代的专业型硕士,一定要充分留意自己的目标院校有没有缩招,甚至完全取消学术型硕士的招生。

  • 教育

    考研最卷的几个专业!1、金融,当时准备跨考的一个专业,复旦的金融,被复试线和平均分吓退。之前选择金融也确实是因为羡慕我一个朋友。对外经贸毕业的,直接进了西南证券,真香啊。但是我所了解的金融 只要985,感觉都在400左右吧,没有低的,而且确实今年数三加大了难度。考得更细了。再加上跨考的人真的太多。没办法,成功劝退我2、企业管理,今年上岸南京大学企管,走的大方向。我们方向是招生最多的,当然也是比较难的。也是好多人报考的专业,南大企管今年应该35:1左右的报录比,真滴恐怖,但是运气好,上岸了。之前也看过南开,也是20:1报录比,反正都要考400,卷哪里不是卷,卷对了。企管好的就是参考书少,南大用最经典的两本罗宾斯和周三多的,考得比较灵活。3、法硕,我好几个朋友考的专业,不算特别了解,因为自己对数学有点自信,所以,选择了经管,我朋友考西政的居多,真的就是卷烂了,还在卷。我只知道背的东西特别多。顶不住 顶不住4、马原,身边一个女性朋友,一志愿吉大马原。我真的想笑,2000人报考,这是我见过的报考最多的报考了,376没有上岸。调剂到一个双非院校,真的惨。但是我备考那一年考马原的,还真的不比法硕的少。这个专业也是卷吧。5、新传,哈哈哈哈,一把辛酸泪,我女朋友考武大新传,买了33本书。成功落榜。什么神仙专业啊。本来之前考虑南大新传的,结果南大新传只要非全日制,害。各个学校新传报录比 好像都是20:1我只能说考新传的都是勇士,膜拜6、会计专硕,一直听说很卷,但是我身边还真没考这个专业的,那就说明了这个专业确实很卷,我身边的朋友都不进去卷了。后面了解了一下,300分,考上一般学校要230左右,考上好学校要240左右,我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概念,我就知道卷。卷王们,一起交流一下,你们考什么专业?

  • 风华绝代

    我同学家姑娘,正在走一条曲折的求学之路,希望她今年能顺利考研,成功上岸。

    5年前,孩子以567分的成绩,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简称“广外”)是广东省属重点大学,广外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在校友会2021中国外国语大学排名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排名第3名。

    学校很不错,专业也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大学四年各科成绩顺利过关,线性代数等高等数学,学得十分认真,英语也过了四六级考试。

    在大四上半年,决择期,是考研还是就业时,孩子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准备考本校的金融工程研究生,一切看着顺成章,一切都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父母也十分高兴。

    但是,在临近考研的前3个月,报考时,孩子突然改变了自己方向。要考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生。

    理由是不喜欢金融工程将来到银行或企业当职员,坐柜台,枯燥无味,想通过考北大,将来考公务员或当大学老师!

    结果,2020年考研,没有成功,专业课只得了几十分,今年准备好了,继续考,正在努力的学习。

    这样的跨考,成功率能有多高呢?北京大学对这样的双非跨考,是否有歧视,不得而知!有知道的友友吗?能否给分享一下!

    孩子考试在际,求求您,伸出援手帮一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