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辽宁大学怎么样?_辽宁大学怎么样?就业前景

想咨询一下关于辽宁大学怎么样?,辽宁大学怎么样?就业前景,辽宁院校排行榜,辽宁最好的专科学校,辽宁大学法学专业怎么样,沈阳前十名大学排名,辽阳大专学校有哪些,沈阳大专有哪些,辽宁省最好的大学排名,辽宁大专学校有哪些,辽宁大专院校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8 个回答

  • 教育

    看你选什么专业了,大四招聘会之前基本就都找到工作了。

    辽大管的比较松,但是所谓的松是指没有强制的早晚自习,没有早操。但是自习室都是满的,不在开学前早早占座的话这一学期很难找到自习室的空座。平时上课老师跟导员会点名。期末更紧张,一是,考场纪律抓的很严,监考比高考监考人数要多;二是,期末压力很大,这可能跟所学专业有关,本人是学会计的,我觉得期末复习的时候比高三压力大很多,校园、教学楼里都是背书的。

    辽大的伙食是公认最好的(浦河校区),住宿条件也很好,都是四人间,寝室楼里还有通宵自习时,期供大家末的时候使用。

  • 陈楚涵Royal.Free

    作为18辽大学生!

    也快成为18学姐啦!

    刚来辽大新校区感觉很有历史感,没错后来感觉越来越有历史感。

    主要分为两个校区,新校区会更有现代化大学的感觉。但是在老校区一年感觉也不错。

    毕竟是一所211院校

    口碑也比较不错

    欢迎报考辽宁大学啦!

  • 淡定人生

    辽宁大学,实力怎么样?
    1、辽宁大学是211、双一流高校,是省属综合性大学。该校最早源于1948年,创建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目前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190亩。
    2、从学科评估结果来看,辽宁大学一共有21个学科参评,其中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这4门学科是B+学科。
    3、从师资队伍来看,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47人,其中教授315人、副教授530人,博士生导师239人。
    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双聘院士4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6人,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54人等。
    大家觉得这所大学怎么样?
    #大学#

  • 岁月悠长

    #大连头条# 看了辽宁大学的排行榜。有些大学出乎意料,有些大学在意料之中啊。
    我觉得前三名大学都无可厚非呀,大连理工大学综合实力理应排在辽宁所有大学的第1名的。
    可以看到在大连这个城市所在的大学排名,一年比一年靠前了。可见一个城市对大学的滋养作用还是很大的。
    再看看呀,不断在往后使劲的那些大学,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其实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综合实力还是不错的,很古老的一个大学,但是近几年排名依然在靠后啊。
    在这所大学中,我第1次发现营口还有一个理工学院,这我还真是第1次知道啊。
    还有就是辽东学院我感觉没那么差,排名快垫底了都。作为丹东的一所高校,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大连身边事#
    怎么样?你心中的大学排名是降了还是升了呢?


    @大连土哥 @ @今日头条 @微头条

  • 风华绝代

    我是辽大滴童鞋环境还可以,老校区是那种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很有过去的那种怀旧的感觉,设施一般吧,新校区比较好,设施啊,什么的都很全很新,很有现代校园的感觉她的主打王牌是文科专业,比如经济,法律等等,但是配合综合性211院校,也有理工专业,有的比较老一点的专业也都还不错的学风还行吧,学校管的比较松,没有强制性的自习以及各种早操(这点真的很好),但是期末的时候,真是一座难求,对于考分考纪也挺严的辽大在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人印象不是很好,但是现在真的变得还不错,很省内院校比,最突出的就是她是一所211学校吧能与之相媲美的也就东大,中国医大,大工,大连海事,东财

  • 沉稳前行

    梦从辽大毕业出国留学一年现如今到北京某高校任教,单位分了房,看样子要在北京定居、工作和生活。云从北外毕业学的是小语种,选择了广州一家外贸机构上班。就此,是否意味着在北京上学的南方人更愿意到南方,在非一线城市上学的北方人更愿意进京呢?有人还据此担心“当清北毕业生也不再选择“北漂”时,北京怎么样才能留住人才?”,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思考一下了。

    但是,像我这样也能适应生活的小人物,思索这个重大问题,也无非是从家长为孩子将来工作的城市去考虑。从孩子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去考虑:一是房价,二是发展,三是薪资。这三个方面,不是单打独斗,还要综合性考虑。

    梦就是我战友杨的女儿,她从辽大毕业,到英国留学一年,就已经花去了大半生的积蓄,但女儿出国留学回来,她作为一个北方人,也作为对教师职业的崇拜,作为对北京一线大都市的向往,她选择了北京就业,虽然她所就业的这所高校,月薪不过万,单位分的公租房又要自掏腰包,但这也给战友杨出了个难题,就是80多平的房子,在“不能出卖、不能出租、不能办房产证”的情况下,还要应女儿要求,再出资近90万元购买,但战友杨为此也是愁着筹资啊。能看得出来,战友杨和他女儿,对北京这所城市还是十分敬仰的,他们有信心,有梦想,有方向地努力着。

    云也是战友家的孩子,但他是江苏人,孩子北外毕业后,本来有个在北京国企就业的机会,但他由于担心高额房价和对气候的不适应,以及对压力的担心和人才的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广州一家外贸机构上班,单位分了40多平的房,月供仅有200元,他所做的工作,年薪20万,相比北京生活的各方面压力就小得多,而且薪资上也实惠。按照云的说法,在北京那叫活着,在广州才叫生活。

    其实,如果就此就可以断言,高校毕业生就不愿意选择留在北京,或者更愿意到其它新一线城市,@家国子华心经教育则认为:决定高校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城市,除了“房价,发展,薪资”三大主流因素外,还有像“梦想,生活,幸福感”一样的东西在左右着他们的选择,还有“立体就业调控、政策影响和多元化倾向”的影响,更有“专业化经济体量,龙头工企业聚集和众多资源优势”等方面的带动等,决定人才最终流向的,其实更像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多元的。

    但无论怎样,像“北、上、广、琛”这样的一线城市,总比像“郑、庐、镐、 宁 ”这样的城市,在招揽人才上有优势,而后者总比众多三四线的城市就业环境要好得多,所以人才总是往上流动的,而人才最终也会决定和影响所在城市的发展,他们自身也会得到更好的实惠和发展。

    高端科学技术、优秀创新实践和强大实效能力以及综合配套的政策扶持等,才是最终留住人才的关键。
    诗云:
    高端人才往上流,三四线城人才愁。
    奋起直追加油干,软硬环境争上游。
    各种综评搞上去,不信优才不可留。
    人才走向影响多,各方比的是优秀。
    欢迎关注@家国子华心经教育,谢谢您的置评建议。
    创作不易,侵权必究。谢谢。
    #周末开大课##北京985高校毕业生留京率下跌#

  • 岁月如梦

    还可以,有的专业还是蛮强的,比如说经济专业,老师讲的不错,师资力量比较雄厚

    法学也还可以。

    中文专业底子比较厚。

  • 淡定生活

    #怎么样用一句话证明你住过学生宿舍的# B5宿舍楼晚上提前断电了,笔记本电池不在,作业还没保存,重写……#辽宁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