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我儿子读四川大学,工科水利水电专业,这次考研351分考的学硕,有希望进入复试不?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东晋义熙元年,彭泽县衙内。
上任不到百天的县令,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他非常郁闷,拿不定主意:去还是留?
这时有人回报,督邮大人到了。督邮,虽然职位很低,但他的实际权利相当于一个郡守。
县令再也不敢怠慢,也急匆匆准备出去迎接。
他的师爷好心提醒道:“大人,你换一下衣服吧,你还是便服。”
他立马止步,准备换衣服。可是突然一想,干脆趁这个由头不干了,我太想念家乡的风景。
于是他走进内室收拾东西,直接离开了衙门。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陶渊明。
2,陶渊明出生于公元351年(或365年)。出生于今天的江西九江。
他的曾祖陶侃,东晋的大司马,为东晋立下下汗马功劳,功勋卓著。
他的爷爷陶泽,武昌刺史。父亲陶逸,安城太守。
他小时候天姿聪颖,博览群书。绝对是别人家的小孩。他也跟着父亲积极上进,光宗耀祖。
不幸的是,陶渊明八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他跟着母亲来到了舅舅家里。
和曾祖父陶侃以及陶家人的经世匡国的方法不同,外祖父江东孟家,崇尚自然,淡泊名利,洒脱自由。
多年后,陶渊明为外祖父立传时,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敬仰之情,称他“名冠州里,声流京邑。清蹈衡门,令闻孔昭”。
正是由于两种不同的家风,形成了陶渊明以后的两种性格。他想积极处事,为国家贡献力量。可是又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几次中途逃离。
3,是陶渊明出任江州祭酒,负责军事,治安,农商,户籍,水利等事务。
这是一个很有实权的职务,陶渊明在当初也干得顺风顺水。
那这么好的工作,他为什么干了一段时间又不干呢?
这和当时的江州刺史有关。
这时,江州刺史是王凝之,王羲之的小儿子。平时喜欢书法和文学。但是也颇迷信,信鬼神。他媳妇就是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以“未若柳絮随风起”出名。
当时孙恩造反,王凝之不立马采取措施,镇压叛军。而是信鬼神之说,不抵抗,致使江州沦陷。
有这样无能的上司,陶渊明,怎么还能干下去?于是他便辞官。
回到家里,他还是继续学习。每天写诗作画,种植庄稼,享受田园生活乐趣。
4,
此时的陶渊明觉得自己也断了出仕之心,不会再出去当官。
公元399年桓玄杀死了荆州的刺史,自己取而代之。然后他又发布求贤令,广纳贤才。
陶渊明的外祖父曾是桓玄父亲的部下,桓玄又喜欢文学之士,于是陶渊明便得到任用。
当官没多久,他又起了厌烦的心情。虽然他也知道自己当官并非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养家糊口。
但他还是坚持不下来,他觉得再这样勉强自己,时间长了自己会生病。于是,请假一年。
假期结束,他辞别家人踏上征程。
积极干工作吧,却又得了失眠症。
可是既然上任了,就勉强坚持下去
,就算为了江东父老。心中的诗情画意,先放下。
复职不久,桓玄发起了兵变。
陶渊明走吧,怕得罪桓玄。继续留下吧,又不能跟叛党为伍。
恰好这时,老母病重,于是他便以回家照看母亲为名离开了。
果然,桓玄便杀入京都,自封宰相,总揽朝政。接着又逼晋安帝退位,他自己成了皇帝。
陶渊明的心拔凉拔凉的,从此决定不问政事。
5,
年近四十不惑,双鬓已有白丝,可是想着祖辈的不勋功业,自己年纪半百却一事无成。陶渊明也是最后一次对自己的试探,他决定再当官。
他此时的上司是刘敬宣。可他也不是简单人物,社会交际广泛,三教九流都有,甚至和南燕政权还有联系。
陶渊明敏感地觉得这个人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没干多久就辞职回家了。后来,刘敬宣遭人弹劾,被罢官。
6,至此,陶渊明完全断绝了当官的念想,一心在家里诗书琴棋,研究文学,时以稼穑。
江州刺史王宏,让陶渊明的一些朋友在路上等待陶渊明。这是陶渊明要去庐山。
王宏设计了一个偶然相遇的场景,立马叫人给陶渊明当场做一双鞋,因为陶渊明是光脚。陶渊明也不拒绝立马试鞋。
陶渊明在宴请朋友的时候经常弹一个没弦的古琴。然后,还问大家好不好?
在和朋友聚餐时,他经常喝地酩酊大醉,他坐到一边,说:“我已经喝好了,你们自便吧。”
@云帆心语 说:以上是陶渊明的简单故事。陶渊明的祖辈世代为官,在讲究家室的东晋,他若是让家人帮忙,应该可以谋得一个好的官职。
但他性本爱山丘,不愿当官。苏轼,欧阳修以及后代的人都高度赞扬他,内心与外表一致,没有作秀的成分。
学得文武术,也不一定要卖给帝王家。陶渊明以他手写他心。以自己热爱的文学,在灿烂的历史星河中,他也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我要上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 #历史#
重庆交通大学2022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分数线较高的专业是经济管理学院的 管理 科学与工程(120100)369分,新闻与传播367分、外国语言文学367分、马克思主义理论361分,工商管理353分、旅游管理 353分、汉语国际教育351分、河海学院的土木水利(05方向)342分,交通运输(01-03方向)322分。你的分数是否达线了呢?#重庆教育# #重庆头条#
秋意浓情
2022-10-08“十三五”脱贫攻坚 芜湖“考卷”成绩不错
1月26日,记者从芜湖市“十三五”扶贫事业发展主要成就发布会上获悉,5年来,我市减贫任务全面完成,截至2020年底,我市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重要指标全面达标。全市71个贫困村公路、水利、供电、医疗、文化设施明显改善,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据介绍,芜湖市历年来有无为市、南陵县两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非贫困县,71个贫困村、5.06万户13.35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截至2020年底,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7.9%降至0%,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1398元,年增速22.53%,是普通农村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速的1.74倍。
5年来,全市贫困户住房鉴定实现全覆盖,对鉴定为C、D级危房的6151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并全部验收合格,实现“应改尽改”;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实现“应助尽助”;全市享受“351”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待遇4.43万人次,实现“应救尽救”;无为市、南陵县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实现“应兜尽兜”。
5年来,通过产业扶贫、开展技能培训、发挥金融活力、开展消费扶贫等,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稳步增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71个贫困村1217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扶贫项目以及1957处水利扶贫工程均已全面完工,全市贫困村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93%,71个贫困村均建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全面消除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71个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年7.39万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35.7万元;贫困户厕所5448户得以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5年来,贫困地区基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无为市无城镇黄汰村、南陵县许镇镇黄墓村等村已成为乡村振兴实践的领头村,群众对村党组织和村干部满意度大幅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明显加强。我市在精准脱贫的同时,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每年设立不少于450万元防贫保障资金,截至目前,共发放防贫帮困资金728户600.65万元,全市无一人因疫情灾情等返贫致贫。
在做好本市减贫工作的同时,我市还积极作为,5个县域结对帮扶县(区)向被帮扶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63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67个,受益贫困人口6.07万人次,我市所结对帮扶的太湖县、灵璧县、望江县、利辛县、宿松县5个国家级贫困县均如期实现了“摘帽”。
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