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8

如何看待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研究生复试结果,初试成绩390分被刷331分逆袭成功?

想咨询一下关于如何看待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研究生复试结果,初试成绩390分被刷331分逆袭成功?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淡定生活

    关于协和复试390被刷的一些看法。

    1、这篇SCI没网上传的那么神,我查了下,21年刚升的2区,还是开源的,而且letpub把这本期刊划为农林科学下的营养学,我猜它并不是纯正的医学类期刊,会要好发很多。

    2、协和作为顶级院校开了一个先例,即初试过线就行,复试来拼SCI,那么以后这套考研的游戏规则就完全变了,一个本科生想发SCI怎么办呢,就是拼科研资源,有人指点,有试验条件,就大概率能发,而这次陈农二代只是个例,而现实中绝大部分情况是,能抢占科研资源的人往往有个人背景支持,那以后这对没有个人背景的人怎么公平?

    3、个人觉得,SCI作为复试加分项,应该有个限度,别把人初试的努力全部抹掉了。

  • 金色晚霞

    如果我是被刷那位同学,我会觉得有猫腻;如果是逆袭的那位同学,又会觉得一切都理所应当。怎么看待问题,关键在于那无数个我对号入座的是谁,共情的是谁。

    如果逆袭的同学网传学术经历属实,那无疑是很优秀的本科生了,在复试里逆风翻盘也完全有可能。因为招研究生的最根本目的是学术成果达到最大化。

    然而,二进一还是容易让人想入非非。无独有偶,另外一个专业也出现了初试第一被刷的情况。

    这个录取结果不会因为网上汹涌的舆情而发生任何变化;协和医学院也不会因为这件事从国内医学天花板的位置跌落。

  • 风华不减

    感谢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的研究生考试录取是有严格的录取程序和规则的,初试的成绩好,复试没有被录取的很正常,也很常见,这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考研复试考察的是考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有自己的科研目标和观点,在本科阶段也要有科研兴趣和做的实践经历,简单说发文章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表现,本科学生发科研论文,是杂志社的编辑来把关,不是本科学生的班主任专业老师把关,能发表文章,说明这个学生积累了一些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动手能力,也是有一定研究思维的,不然为什么发文章的本科生不多呢,

    现在的研究生录取都是公平、公开的阳光录取工程,因为考研可以算是最民生的一个事情了,研究生复试现场都是全程记录的,包括视频记录和人工记录,这个大家可以放心,

    至于说初试成绩高没有被录取,一定是这个考生在科研方面没有录取的考生优秀,择优录取不是择初试高分录取,这个都是公开的要求。

    还是我那句话,从大一开始就准备考研吧,先做个职业生涯规划,如果自己不适合做科研,那也有很多的发展道路可以走,就是要早做准备,努力学习也看清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而不是只顾着闷头学习,不去做实践,不去做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

    我曾经指导过一个云南农民的孩子,从大一开始努力学习也尝试着写文章发表,到本科毕业去人大研究生面试,他按照我说的 ,带着公开发表的四篇文章进去面试的,被录取后还做了研究生班的班长,

    努力过的人,这里说的是努力对的,还努力过的人,是值得尊重的,这样的考生被录取就是应该的,相信北京协和医学院严谨的学术态度,也一定可以带出来更多合格的人才来。

    一起加油!

  • 沉稳内敛

    大家对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复试可能不太了解。以肿瘤学为例,肿瘤学导师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每个考生只能报考一个方向,这就存在"神仙打架"的现象,高分都报考某一导师,导师名额有限,就只能淘汰了。低分考生报考的导师方向就一人,就会被顺利录取。虽然你高分,对我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我只能淘汰了。

  • 沉稳大叔

    你以为初试成绩高的一定其他的都优秀吗,说不定她根本不会和人沟通,以后怎么做医生呀?再说了初试完了还需要复试那就有可能被逆袭呀,没啥奇怪的!

  • 教育

    很多人都不太清楚研究生录取分为2个成绩,一个是笔试成绩一个是面试成绩。都想当然地认为笔试成绩高就一定会被录取,如果笔试成绩高没有被录取就是有什么黑幕、内幕……各种不公平什么的,只能说是想象力过于丰富了。

    笔试,大多都是比的是有标准答案的那部分:有些会读书的,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正常的。但是面试要考察的东西会很多,而且很多都不是什么标准答案,包括:以往的成绩、身体机能、科研能力、与导师的匹配度……然后两个成绩相加才是最终的成绩!

    总体来说,现在研究生的招录还是比较公平的。初试高分被初试低分地干掉,那么就更要反思自己到底是在哪里失败了:是表达能力、科研能力、过往成绩、面试表现……导师招录学生的时候,更多的也是要考虑这个考生以后的发展:是否适合科研,是否会取得成绩……如果只是考试成绩好,这样的没啥用,大多都会砸在手里……

    被笔试低分的逆袭了,应该多思考:这个社会是多元的,而不是只有单一标准的。我们从小的教育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论什么问题,都会只有唯一标准答案!但是所有不再是学生的,都基本上会知道,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答案的,也不是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过程可能不同,结果也可能不同,更多的还是各种条件多方平衡之后博弈的结果……

  • 淡定从容

    相信大家都有刷到最近很火的哪个331逆袭391的陈鑫同学,我是老愤青了 ,看到这消息就有点不愤,但是当我慢慢了解这个事情以后有了新的看法。

    大家对他争议最大的就是为什么他复试可以这么高,当然了,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成绩以为是什么内部人员.....嗯,你们懂得;还有人说:“为什么大家都想逆袭但是却不能接受别人逆袭”。 我认为并不是大家不能接受,只是因为信息不对等,即并不能了解全部消息,而且他们之前的分差确实有点大,可能还没缓过来。

    但是,但是,但是,现在给大家梳理一下这件事。

    首先,考研录取是按初试和复试成绩按一定的公式算总成绩。哪个陈鑫同学初试成绩确实不高,但通过复试成绩的加权成为了第一名。大家对他最有争议的一点是怕什么他初试成绩那么低,但是复试成绩这么高。嗯,如果说初试成绩看的是学生的应试和理解能力,那么复试看的就是学生本身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学生的简历。陈鑫同学的应试努力相对来说比较差,但是科研能力确实很强,可以说有博士的水平了,6篇作品,一篇一作6.58可以说是非常吸引人了。而且,而且,而且,这个同学家里真的就是普通务农,一个相关人士跟我说的,绝对可靠。

    当然了,大家还是会觉得可是他初试成绩很低啊。但是朋友们,高校复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择优录取,为了找到那些应试能力不行,或者有非专业性偏科的同学,不让他们被埋没。钱学森院士高考物理仅5分,但是你能说他物理不好吗? 世界上总会有特别的人,我们需要接受,毕竟考研本身就是择优录取。

    但是确实委屈了哪位考高分的同学,考的这么高分努力了那么久。 这里我有两个想法:

    一、学校是否可以酌情处理,开个特例,两个人都收,毕竟陈鑫同学的例子太特殊了,我们不能埋没他,也不该放弃另一个同样优秀的同学。

    二、研究生保研能不能覆盖到二本院校和民办大学,毕竟里面确实会有这种被偏科影响的科研苗子,但是一定要有真材实料,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审核调查,不能让某些人钻了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