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有时候同一个学校在不同考研网站招生人数都是不一样的,哪个网站比较权威呢?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最权威的当然是本校的官网。
#21考研# #考研##考研复试#
昨天有网友反应发布的厦门理工大学的数据有误,数据是我查询的三方网站的数据,让大家误解啦,抱歉。???昨天发布图片中的人数经过核查没有加第一志愿人数,已经反馈给网站。晚上连夜进行核查,这个学校的具体数据如下:
本校计划招生人数:
080200机械工程34人,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招生人数50人,085400电子信息招生人数512人;
第一志愿进复试,共92人:
其中机械工程4人,最低分数296分;
电子信息88人;最低分数266分(除士兵计划)
以上除1人,基本都被录取,不出在不保护第一志愿的情况。
其中进一步调剂来源分析:
管理科学与工程共14人调剂过来(图一);
机械工程调剂来源43人(图二);
电子信息调剂来源427人(图三);
5类45个数字说清真相,2022年考研是史上最难:报名录取不同步,普遍选择向后移,哪些院校受追捧,再战保研增长快,女多男少成趋势。
①报名录取不同步
从考研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来看,报名人数2018年238万人、2019年290万人、2019年341万人、2020年377万人、2021年457万人,后一年比前一年增长的幅度分别为21.85%、17.59%、10.56%、21.22%。对应的录取人数为76.25万人、81.13万人、99.05万人、111.4万人、110.7万人(预计),增幅分别为6.4%、22%、12.47%、-6.28‰。
考研的人数一路飙升,硕士招生人数却没有同步增长。未来几年,考研人数不会下降,硕士学历的价值将一路走低。在某些学校存在的“大一组织学生准备考研”有可能进一步蔓延到更广的范围。
②普遍选择向后移
从各个省份的考研报名人数来看,山东冠绝全国,达到41万人;河南紧随其后,达到37.9万人;四川26.5万,陕西17万,湖南16.8万,浙江15.8万,黑龙江12.7万。曾几何时,高考才是“普遍选择”,时至今日,考研似乎成了“普遍选择”。
③哪些院校受追捧
从不同大学对比前一年的报考人数增幅来看,双一流大学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2.4%、福州大学41.4%、天津工业大学35.8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3%、广西大学30.2%、华南师范大学26.41%。
四非院校的增幅更是只多不少,超过50%的比比皆是,西藏民族大学123.20%、集美大学94.48%、江西农业大学80.32%、陕西理工大学75%、湖南工商大学72%、长江大学58.75%、青岛理工大学52.6%、重庆理工大学50%、安庆师范大学50%。此前,“考研进名校,多学东西,提升背景,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所占比重较大;如今“考研能上岸,多学三年,提升学历,成功找到一份工作”所占比重较大。
④再战保研增长快
根据官方数字,2021年黑龙江的考生中,有47.2%是往届的二战、三战考生,总量超过了6万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再战”人数在考研人中所占的比例有可能进一步上升,越来越多的院校和专业将提高招收推免生的比例。
⑤女多男少成趋势
还有三个与性别相关的数字,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显示:中国女研究生人数达到159.9万人,占比达到50.9%,比2010年提高3.1个百分点。目前,本硕博人数都是女多男少,未来几年,男女之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你认为在未来几年,考研会不会呈现难度越来越高,备考越来越早,再战人数增多,保研占比上升的趋势呢?来评论区聊聊吧。
更多教育观点,请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
#在头条看世界#
静以修心丶
2022-10-02考研排名自己如何估算?方法如下:
考研分数出来好几天了,但是很多考研目标院校不出排名,弄得考研生都夜不能寐,忐忑自己能不能稳进复试。
没有官方排名,我们自己也可以靠排名软件大概算一下自己的位置。我自己在网上找到了几个排名软件,综合几个软件的人数分数,结合本专业2021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也可以大概确定自己复试的排名,好提早准备复试或调剂。
排名网站:
1.考研盒子(手机号就可以填写成绩,有可能有瞎填的)
2.红果考研(需要研招网分数截图)
3.研小白(需要分数截图)
4.易考研(自己填写分数)
以上仅供参考,祝各位研友2021都能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