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

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适合读博?_人才购房具备什么条件

想咨询一下关于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适合读博?,人才购房具备什么条件,融资人才具备什么条件,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什么条件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whatsns

    首先,要是内心强大,情商高的人才,懂得与导师融洽相处,协手共进。其次,要乐于善于输出自己的知识和见解。要有做几年在人类认知前活的苦行僧的决心和勇气。最后,要有一定经济条件。

  • 给未来的自我拼路

    其实就想想那些读博的人,每一个人的动机其实都是不完全一样的,那么他们都具有什么共同的条件呢?其实每个人的条件也都是不完全一样的,当然有一些基本的共同条件,也有一些各自不同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基本的条件就都具有硕士学位。这个我觉得是必须的,当然也有人通过同等学力去读,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所以具有前一阶段学历的基础,这个是具有共同的条件。其他的我觉得都不是必须的。

    哪一些不是必须共同拥有的呢,我觉得以下这方面可能是大部分人有,但不不是每一个人都可能有。

    一是对科研的兴趣。是不是所有的读博的人对科研都感兴趣呢?我觉得未必,其实现实当中有很多人读博,根本不是因为他喜欢科研,而是因为他工作上必须要有一个博士学位,所以他是为了读博士。这种人实际上也是大有人在的,之所以我这样认为是很多人读完博士之后根本不做任何的研究,他只是获得一个就业的敲门砖。

    二是愿坐冷板凳的精神。是不是所有的读博的人都愿意做冷板凳的?不然!并不是的,很多人在读博士期间并没有每天跑到实验室,也没有每天围绕做课题每天写论文,但是他们一样能够顺利的博士毕业,当然这主要是根据学科的不同有所区别。

    三是具有很高的智商。这个我觉得就更加不是了,实际上我反过来说,很多读博士的人至少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高的智商。他们之所以要读博士,有些是迫不得已,有些是因为学科必须再往上读,或者是他将来想进大学当老师必须要有一个博士学位,所以是不是他们个个都智商很高。总体上来讲,我觉得博士的智商还是相对比较高,但并不是特别高。比如说我我从来没认为我的智商很高,可能就是相对有一点小勤奋吧。

    四是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我刚才看到有一些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读博士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个说难听点是点扯淡!读博是跟经济基础有必然的关系吗?我觉得有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最后读了北大读了清华,他们要读博士,跟他们家里条件没有一毛钱关系。而且现在读博说实话,现在一些学校能够给博士的待遇,其实基本保证生活问题不大的,2000 3000 4000 5000的每个月都有,现在各个学校都可能有。如果你能够认真的读,博士期间的补助基本生活还是够了,所以跟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关系。

  • 岁月如酒

    读博,肯定是有一定门槛的。

    首先,您得拥有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或者是在读的硕士生,或者是攻“直博”的本科生。

    但这些都属于所谓的“硬杠杠”条件,是您可以去读博的资格条件。

    但您是否适合去读博呢?那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从个人的经验看,想要读博,起码要具备以下条件:

    1、真的喜欢读书研究问题(社科类),或者对科技研究痴迷(自然科学类)。兴趣是第一位的。

    2、具备一定的天赋资质。博士生是要求具备科研视野,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悟性。这些可能不是光会死读书考试的人,就能有的资质。这种资质多半是天生的,少部分是通过后天努力,慢慢开窍获得的。

    3、能够解决生活学习费用等基本经济问题。要么是家里经济条件可以,能够资助,不用过早出来工作挣钱支持家庭,要么,就是能够在读博期间有一些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比如学校、导师给一些科研津贴,自己还有一些其他来钱的正当路子,能够支持读博期间的各种消费。这个其实挺重要,读博期间年龄一般少则20多岁,大则30-40,没有钱,很难静下心来搞研究。

    4、心静,能够耐住寂寞。读博是要求出研究成果的,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扎实地做学问。当然,如果像翟博士读的那类博士,那就另当别论,不是这里讨论的问题。

    希望以上回答,对题主有一些参考作用。

  • 左岸

    我是一个二本院校的老师,女,今年33岁,8年前进入高校工作,人事代理,没有正式编制,说是同工同酬,但是事实上,还是有些地方不一样的。目前,两个孩子正在读幼儿园,自己马上进入博二。我是硕士毕业进入学校工作的,那个时候硕士还能进入高校,说实话,硕士这个学历上好两门专业课也是够的,因为科研并不是很深入,所以往往对课程的钻研更甚,因此硕士老师上理论课实验课应该说,对于这类高校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够了的,甚至比很多有编制的老教师或者沉醉科研的博士老师强,当然了,学历越高见识越广这个是硕士老师欠缺的。

    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拖家带口的,还要去读博呢?

    这里有几个因素,第一,硕士在高校,不管你怎么努力教课都是没用的,教的再好也是不被看见的,科研才是评职称的筹码,发了多少文章,拿了多少项目才是指标,甚至由于内卷,评高级职称博士学位都变成了硬性指标,所以不得不读,除非放弃职称,躺平做一辈子讲师,可是讲师的工资是远远不够养家的。

    第二,没有编制。高校的编制越来越少,最近七八年进的硕士都是没有编制的,统一按人事代理来管理,与有编制的同工同酬,事实上,无论是社保缴存比例,还是评职称都是不一样的,对学校有任何意见也不敢提,因为人家一句你不想干了可以随时走人,没有人关心你一个小硕的问题。

    第三,不断地内卷。最近几年进入高校的基本都是博士起步,还有不少名校毕业的博士毕业来我们这种二本院校的。但是目前国内评职称并不是达到某个标准就好,而是竞争机制,狼多肉少,标准也水涨船高,一个二本院校要求老师有多少到账经费,多少课题文章奖项。没有博士学位能申请到课题?并且也确实没有那个水平发多少高水平文章,所以只能逼自己,一大把年纪继续深造。

    读博其实也费了很大劲,名额本来就少,直博的越来越多,排队都要排好几年,另外国内对在职读博现在很不友好,几乎不招聘在职的,再兼顾家庭能考虑的同一个城市或者周围城市的又愿意收你的高校少之又少,找到了要求调档案,也就意味着原来的岗位要辞职,断工资对于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有房贷的我们来说是天大的事,所以一路走来能读上博士,还是别人不愿意读的工程博士,真心不容易,没有办法,人在时代面前就宛如沧海一粟,曾经本科或者硕士就能上的课现在必须博士。所以也部分能理解去海外读水博的现象,因为留给我们这些硕士青椒的空间几乎没有了。

    最后,能跟孩子一起上学感觉还是挺好的,但是也会分很多心在家庭里面,经济也是捉襟见肘,所以读的还是挺痛苦的,希望三年后能顺利毕业!

  • 陈....

    我是被迫读博的。

    17年研究生毕业,导师想介绍我去读一个院士的博士,我想回家,想着年龄大了,先考虑个人问题,毕竟户口本上的年龄比我实际年龄要大两岁,再读博年龄真的太大了,当时还有男朋友,而且当时我对读博的艰辛没有概念,请教了几位读博的朋友,都不太赞同我读博,我就拒绝了。回到家乡省会城市郑州,竞争太大了,没关系没钱,就进了一个医院刚刚成立的一个小科室做科研,不归医院管,固定工资。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最不想的就是做科研,为了回来就继续做科研。老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海龟,对学生对我们都很严苛。面试完一个多月就跟着,老板去了合肥的中科大,每天朝8晚12,比读研还辛苦,关键是做的东西以前没接触过,要重头再学,老板要求每周发工作汇报,要有实验结果,压力特别大。一度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接近抑郁。一个人在外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也不比以前读研的时候,有老师有同学,现在真的是孤军奋斗,还漫无目的,不知从何入手。感情也出现了问题,男朋友要求结婚,我这边压力太大,课题不顺利,想辞职找不到下家,一直吵一直吵,后来分手,事业感情皆不顺的大龄女青年。18年回郑州,到处找工作,硕士毕业的只能去做销售,就只能继续忍着,结果回来后课题突然顺利起来,就下定决心做完课题发了文章就走,心里是抱着发了一篇高分文章做敲门砖。

    每天加班到十一点左右,周末无休,终于等到了课题结束,准备写的时候,发现与别人的课题撞车了,还是以前和老板一个实验室的,后来独立出去的一个小老板实验室发的,和自己人撞车,欲哭无泪,文章质量大打折扣,本来老板想冲着十几分的一区奔的,结果发了一篇不到九分的二区杂志,只能说运气太差,自己也没及时察觉这个问题,怨不得别人。

    2020年下半年文章开始写,老板开始游说我读博,说做科研没有PHD没有前途。2月份报名,5月份还有一天要申博考试答辩了,我还在纠结,家里人不太赞同,男朋友也不赞同,我也不想读,但是没有其他的选择,内心很煎熬。后来男朋友为了宽慰我,带我去找一个算命的,那人说我有读博的命,早晚要读[流泪]于是下定决心顺其自然吧。答辩的头一天晚上开始做PPT,第二天上午第二个答辩,下午通知录取,尘埃落定,就这样读了。

    不知道以后的路怎么样,年龄很不占优势,博士四年毕业早就过了35,不知道毕业找工作卷成啥样,但从决定答辩的那天起,心里没有那么慌那么乱了,毕竟路已经定好了,努力去做好就行了,一步一步踏实走下去,不相信会比现在还差,至少心里还有希望不是吗?

  • 左岸

    作为一名导师,我个人认为读博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1,对科研有足够兴趣

    2,能静下心而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3,健全人格

  • 沐馨

    1.耐得住寂寞

    文科博士需要静下心来阅读大量的文献,理工科的又要整天泡在实验室中。只有这样,你才能为自己发表论文和毕业论文作好准备。

    2.真心热爱科研

    不喜欢做科研,就不要读博,否则可能坚持不下来,整日为论文发愁,觉得看不到未来。

    3.良好的外语能力

    博士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有时还要出国交流,如果外语不好,就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

    4.家庭的支持

    别人都已经毕业工作了好几年,你可能还没有收入,靠每个月学校发的补贴只能够基本的生存,有时候还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当然,既然读到博士,也有机会挣点小钱补贴自己,比如可以接一些成教、自考生的课程。

    5.晚婚晚育

    从本科开始到博士毕业,中间不耽误,一路读下来差不多在28岁,但有很多人毕业论文没完成或没通过,要延迟几年。所以结婚生子比别人肯定要晚。

    6.忍得了清贫

    如果你人生目标是为了赚更多的钱,那读博可能不适合你。高学历并不一定能带来高收入,也许你博士毕业,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虽然社会地位高,但收入可能和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或者中小学老师差不多,有时可能还赶不上一个开小店做生意的。

    如果你不在乎这些,又真心喜欢读书,我觉得读博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那种从阅读、思考、研究中得来的幸福是一种心灵上的愉悦,是单纯的物质享受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样,尊重他人的选择,做好自己的事情,自个活得开心,又对社会有益,这算是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