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为什么浙大研究生初试413分被刷、倒数第一的375却被录取?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这不稀奇。我本硕也是985,当年考研第一,考本校也被刷了。
我大学常旷课,学分绩年级后20%。考研基本没复习,就考研前看了半个月政治,刷了几套模拟题,然后就上考场了,拿了第一。
但是面试时全暴露了,问啥啥不会,面试被刷。
后来调剂本校其它专业成功,也算上了学。
这段经验对我后来的人生很有价值,人沉稳了一些。
我认为很正常,不要凡事都想到有黑幕,而要做到不为失败找借口,应为成功找方法。首先,考研能否上岸取决于初试和面试成绩的折合分,初试成绩高只能说明你在这次考试这几份试卷上做得好;其次,面试考察的是你的综合素质,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面试老师一两个问题就能判断出考生的专业知识、表达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再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考生,考分高更应该好好准备,不能被初试成绩高而冲昏头脑;最后,面试老师一般有四五位,并且从前年起,教育部要求全程监控录像,面试成绩是几位面试老师的合成分,考生是临时抽签,难道他们与考生有仇,一致商量着打低分?据我做面试老师的经历,打低分一般还要说明理由。总之,应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能凡事想到有“阴谋”,自媒体这么发达,谁也不想自黑。
2004年鄙人参加研究生复试,初试总分381排第三,顺利上岸。当年老板一共招了7人,9人参加面试,结果初试第一(410分)的却落榜了。之后才晓得此君是跨专业考试,本科是某二本机械专业的,直接跨到计算机专业,复试时老板问了几个基础的数据库、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此君居然一概不知,甚至表示没有听说过.......
一,研究生招录的是全科人才,初试考核的是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复试考核的是学生的应变创新能力。只要是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复试,学校肯定会录取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生,其实初试375分也不低了,复试时说不定该学生对相关复试题分析透彻,见解独特,创新能力强,符合学校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材的条件。招录研究生就是为了培养更高水平的创新人材,学校招录时,通过复试就可以提前发现一些基础知识扎实,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能够对某项方案发表新的观点,新的论断,如果仅仅是重复学过的知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论述,也不能对某项方案的结论进行科学论证,那就不属于创新型人材。
二,个别考生在复试阶段发挥失常。也有可能在复试阶段,413分的考生过于自信,或者过于紧张,对考官提出的考题,轻描淡写,答非所问的进行了一番论述,甚至文不对题,导致阴沟里翻船,大意失荆州。本来复试就存在很大的偶然性,375分的考生也有可能是超水平发挥了,考题也可能刚好是他擅长的熟悉的,最后被考官一致认可。所以说考场如战场,来不得麻痹大意,骄傲自满,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对待,最终才能笑到最后。
这个怎么说,不了解细节没法评论。讲一个我念书的故事,我念本科时我们有机化学老师跟我们讲,也是招研究生复试的事,一个女孩考我们学校考了400多分,笔试第一,复试时需要做操作实验,她抽到的一个需要有个步骤做有机物蒸馏,结果她直接用酒精灯去加热,直接被刷。
375肯定不是倒数第一。在研究生的录取中,面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研究生最终是要在导师的带领下做研究的,会背书会考试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很好,通过面试老师可以评价你的创新能力,综合研究能力。
有人说这是因为跟导师打了招呼。因为有面试,所以不排除打招呼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研究生最终是要和老师一起做研究的,如果老师找了一个只会考试,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归纳能力,没有研究能力的学生进来,甚至连最基本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都不具备,导师自己也是要吃苦头的。
墨香
2022-09-25可能的原因
1、高分低能,除了考试科目其他专业知识一问三不知
2、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3、复试表现轻浮、耍小聪明等,让老师觉得坐不住,不踏实,油头滑脑,痞……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