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5

西南交大犀浦跟峨眉校区有什么区别?

想咨询一下关于西南交大犀浦跟峨眉校区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教育

    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也对自己学校校史、发展情况感兴趣,来解答一下。

    1964年学校从唐山铁道学院内迁四川峨眉,1972年定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校部从峨眉搬至成都九里,形成了成都、峨眉两地办学格局;2002年学校在成都犀浦扩建总校区,至此形成一校、两地、三校区(峨眉校区,成都的九里、犀浦两校区)的办学规模。

    峨眉校区在2016年之前是收二本学生,实质上已经成为分校,主校区还是成都的犀浦、九里,本科生都在犀浦。

    2016年峨眉校区改为一本,但分数线比本部低一些,专业设置也不一样,2016年招收的峨眉这批学生前三年在峨眉校区就读,第四年在成都犀浦就读;犀浦校区是大部分本科专业的就读地。2017年,学校将原本在犀浦校区的经管、公管与政法学院的本科生调到成都九里校区,四年均在九里校区就读。至此,三校区均有本科生,按照专业进行划分,三个校区毕业均获得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证,不再有一本二本之分。

    那三个校区各自都有哪些专业呢?

    学校2018年全部招生专业有:机械类(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类(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类(包含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环境工程、消防工程)、测绘类(包含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材料类(包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类(包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工程管理)、经济与贸易类(包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交通运输类(包含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包含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建筑类(包含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外国语言文学类(包含英语、翻译、日语、德语、法语)、设计学类(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新闻传播学类(包含广告学、传播学)。

    三校区具体专业划分如下:

    (1)成都市九里校区就读的专业(类别):工商管理类、经济与贸易类、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少数民族预科;

    (2)峨眉山市峨眉校区就读的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网络工程(铁道信号方向)、交通运输、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商务英语、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从2018级开始,峨眉校区学生采用“4+0”就读方式,即本科四年均在峨眉校区就读(不含中外合作办学);

    (3)成都市犀浦校区就读的专业:其余专业(大类)。

    以上就可以看出,犀浦和峨眉的主要不同是专业设置不同。

    其他不同就有很多了,比如犀浦交通出行比峨眉山方便,犀浦学生多、活动丰富,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峨眉校区相对就沉寂一些,所在地也很偏僻,不在成都。学校的大部分科研重地都在九里和犀浦。犀浦是主校区,九里是研究生和重点实验室的聚集地(犀浦也有很多研究生),峨眉名为校区,实质上更类似于“分校”。

    高考分数允许的前提下,建议选择犀浦或九里;如果分数没有那么高但想拿这所211学校的毕业证,可以考虑峨眉校区。

  • 沉稳前行

    #2022高考# 西交峨眉校区已实现校区搬迁,原峨眉校区作为教育学院使用。
    峨眉校区的搬迁是否会促使2022年高考录取时分数会有所波动?
    峨眉的中外合作专业是否会全部并入成都两校区内,是放在九里还是犀浦?
    峨眉校区的迁入是否会促使西交进一步扩大校区面积,是在犀浦还是成都天府新区(西交轨道交通院)?
    一系列的问题扑面而来,那带给2022届考生的机遇是什么?相信这是当下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虽然是211但整体的实力和水平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较为突出的,尤其是交通运输轨道交通这些层面。
    除了交通运输类专业外西南交通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相关专业也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各位理科生可以重点考虑尤其是分数在211线上10-20分意向专业优先的同学。
    那文科生可以报吗?放心也是可以的思想政治教育、英语、传播学、会计、公共事业管理等文理兼收的专业也是国家级一流专业!
    西交峨眉退出了舞台,全部的血液灌入了成都的校区,相信明年录取会相当精彩,和刘老师一起期待[灵光一闪]

  • 沉稳步伐

    #成都头条# #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正式停止使用,从2021年开始不会再有峨眉校区的单独代码招生了。

    50多年前,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峨眉山办学。1971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89年,西南交通大学实现成都和峨眉两地办学。此后,峨眉校区一直以分校区的形式存在。2015年前峨眉校区,是在二本招生,性价比非常高。虽然之后回到一批次招生,但依旧要比本部低上十几分。

    2021年峨眉校区停止招生,学校整体搬迁至成都犀浦校区。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南交通大学上榜的A+学科是交通运输工程,同时拥有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这也是四川地区唯一的国家实验室。

  • 淡定从容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停招背后,中国高校为何爱扎堆大城市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21年已经正式停止招生,目前招生的两个校区为犀浦校区和九里校区,一校三区的格局已经改写。西南交通大学始于峨眉,此后又将本部迁到成都形成了两地格局,西南交大峨眉校区跟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哈工大威海校区等名校校区一样,虽说地理位置和整体实力上稍逊于校本部,但多年经营下来与本部差异不算太大,在招生上形成梯度也圆了许多学子的名校之梦。

    随着四川省的强省会战略布局,许多省内高校都在朝着成都靠拢,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也都设立了成都校区。这也是国内高校的共性,奔向大城市,像青岛农业大学(原莱阳农学院)、陕西科技大学(原在咸阳)、中国石油大学(原在东营,现在青岛)、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山西师范大学(原在临汾,现在太原)等。要么已经迁往大城市,要么是已在大城市布局(迁是早晚的事),要么在大城市已经曲线占地(比如安徽师范大学)。

    可能有许多网友不解的是为何西方名校之中不少都坐落于小城镇,而中国高校为何在小城市的都发展困难,纷纷奔往大城市,小地方不应该更有利于潜下心来研究学问么?
    为何以前这些大学在小城市能发展多年而不受影响,反而是2000年之后逐渐走反了。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大学扩张太快了,小城市的配套虽然勉强能跟上,但是最让大学生在意的就业机会却无法匹配,甚至是就业机会越来越小。许多高中生在报考志愿时都会把高校所在地的就业情况做个简单对比,大多数同学还是倾向于留在这个城市的。但是小城市本来就业岗位就少,还被当地关系户把持着,在大扩招的情况下,基本上能留下的毕业生越来越少,十几年二十年下来大学与城市的关系也越来越糟。小城市给高校投入的钱有限,还没人愿意留下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所在城市放一座双一流高校,是否有足够的就业岗位?

    而大城市就不一样了,北有青岛南有深圳,为何那么多高校愿意前往办学或设立研究机构,给钱给地机会多工资高(可能青岛工资差点意思),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恐怕都喜欢去这种地方授课学习。而欧美小城镇的交通便利是国内小城市完全无法比的(国内大城市也没好多少),就拿皮豆的经验来说,一个省会城市去火车站或机场去外地,没几个小时提前出发你连本市都出不了,小地方甚至得提前一天出发转道去省会才有合适的车次。

    迫于扩招带来的压力,国内许多高校又先后出走市区走向郊区,但是在操作上却效果不一,像兰州大学榆中校区2001年就有新生入住,而遥遥无期的轨道交通4号线据说2026年开通。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与地铁5号线则差不多前后脚的时间差,西交大创新港校区被誉为国内最“豪”的新校区。

    西南交大结束了在峨眉校区招生,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资源更集中于成都两校区的建设,对老师、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重大利好,不过峨眉校区的再利用目前还不明朗,是否会走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基础上办一所当地大学也说不定。

  • 金色回忆

    西南交大迁至四川后先后定址峨眉、九里、犀浦。形成一校两地三校区格局后,各个校区职能分化。九里校区为研究生部,犀浦校区一本部,峨眉校区二本部。但是由于生源较好,峨眉校区虽在本科二批次招生,但录取分数线基本保持在一本线以上,而犀浦校区录取线在四川基本在全省排名一万五左右,一本线上40-50分。后峨眉校区升至一本,学校开始重新对三个校区职能进行重新布局,峨眉校区教学逐渐向犀浦校区靠拢,部分峨眉校区专业学生采取2+2或3+1在峨眉和犀浦两校区学习,犀浦校区和九里校区之间进行了部分专业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互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