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如果自学中医,先学什么?后学什么?要学哪些科目就可济世救人?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先学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重点八纲辩症,经络脏像脉像舌像;其次中药学重点药性主症主要功效及归经,十八反十九畏;然后方剂学,主要学习遣药组方搞清方药中的君臣佐使。再研读中医精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贵要略》《症治准绳》等古籍,多看古籍医案,以上学精取的资格证便可济世救人,最后学中医不学针灸推拿不能成为名中医,一根银针治百病,针灸乃是中医中的宝中宝。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病已。中医博大精深,容汇了中华上下几千年各个学科的精华学说。读会中医,那都是不一般的人。向中医学致敬,向为中华中医药做出贡献的中医药人士致敬。愿中华的魁宝中医药在世界上更加闪耀发光!
先学伤寒金匮
零基础学中医,确实有点难,但天下事有志者事竞成也不是没有先例。综观古今半路出家而成大家者不乏其人,远如黄甫谥,近如魏源,盐山张锡纯也是在青年弃举子业而专攻岐黄,而后学贯中医而成一代大家。关键是你自已要弄清楚是一时的兴趣,还是有长远的志向。如果是自学,我的意见还是找中医院校的教材为好。不必先去读什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四大名著,因为这些名著一开始不适应自学启蒙,而是经过学习院校教材大致上有个方向方可研读经典溯本有源,探谥索隐。另外许多经典都是文言文,这就牵扯到各经典当时的修辞以及训诂。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底子学起来比较吃劲,在自学当中应加强古文的学习。在自学时,应先学《中医基础理论》,它是认识中医,走近中医的路径。对基础理论的牢固掌握,是打开中医宝藏的钥匙,中医院校统编的《中医基础理论》是对历代先贤经典的基础总结。初学者如果不以此入门,先去读经典一是学起来比较吃劲,二是一头雾水,犹如走入迷宫,没有方向。一般在学习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名词,有人指导当然很好,但自学可能没有这个条件,建议在学习中,先存疑,如心属火,肾属水等,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自然就会明白。这就叫融汇贯通。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只有牢靠掌握了基础理论的各章节,能烂化于心可以开始学习《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且在学习当中要举一返三,互相对照,留心身边的病人,多收集一些案例。用所学的理论知去探讨和深研。通过对院编教材的系统学习。这时你可以看一些中医典籍,即加深了学习,又提高了对理论的掌握。对此,一般来说十门教材需要二到三年方可系统学完。如耍临证,还需很长的一段路耍走。没有师傅亲授,难免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从你的话中听出来了你学习中医是为了济世救人,你这个出发点很好,我很佩服你。为了你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我给你提几点建议:
1、大家都知道,中医很博大精深,通俗点说,就是很深奥,学到手比西医难。刚开始学习它,可以先学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接下来学习中药学、方剂学,这些都是基础学科;
2、开始学习临床学科,例如中医内外妇儿、针灸学、推拿学等等;
3、学习中医四大经典,例如《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4、拜师学中医临床实践,个人认为这点是最重要的。哪怕你理论再怎么扎实,离开了临床实践谈治病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建议你一定要拜个好中医师傅跟学临床实践。最后祝你马到成功!
#无证的民间中医到底对民众危害有多大# 中医是祖国一种宝贵的文化,古人读书医学也是必修的高级课程,以前很多高官懂医,民间更为如此爱酷中医学。自学行医中国历史悠久,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济世救人行为。(不良的黄陆医生另议)对民间中医应该正确引导,合理存在,解决普遍存在看病贵,难的现象,让中医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继承与发展。
我个人就中医自学的,20多年前自考还有这个专业,现在都没有了。不过我见意你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入门以后,可以学习医古文,再去学习四大经典,这样不会走弯路,而且容易入门,否则你可能学几年都没有入门。
学习之路漫长,《黄帝内经》必须先读。
全面基础,孤軍深入,达破难题!成为高手。
若想走师承教育,除了拜各大公立中医院符合条件的知名大夫之外,多向民间中医拜师学习,也能学得一身好本事,济世救民实现人生价值。
我不知道你现在的水平,年龄;如果年轻,0基础也是有时间的。首先是四大经典看下来,这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 ,不如西医的具体,所以需要一定悟性,有的人一次就明白很多,有的人读20年还是不明白。读完基本的症候群分类和应对基本手段应该知道了,否则这次读的不成功。也可以找个师傅帮你,但是现在得虚名者太多,有实才者太少,不好找。比较好的标准是看这个人的职业,如果在为国家副部级以上干部做私人医生,一般都有两下子。一旦中医理论扎实了,可以适当研究一下西医,和中药材。两个可以结合一起,中药材现在问题很多,很多8090根本就不认识药材,你可以学习鉴别真假药材,药材质量。通过西医的一些研究方法,可以辅助你了解中医药基本理论。比如儿茶膏是中药,中医书上说有止泻利水的功能,可以用西医的研究方法看看儿茶到底怎么做到的,西医发现病人服用儿茶之后肠道逆蠕动频率加快了。再比如,中医药典说附子有毒,通过西医最近几年研究发现附子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导致肝癌。。这样你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中药中医了。有了这两个基本功,可以慢慢开始实践,但是这步也是最难的,没有20年任何行业都是很难干出来的。祝你觅得名师,学有所成。
反对自学中医的初学者,从经典书籍学起,如巜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书籍学起。
第一:我提倡自学中医,首先要从《中医基础》学起,初步了解:
1、阴阳五行,因为中医学是运用它来阐明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2、脏象学说,它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管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有了这些初步概念之后,再进一步的去学习经络学说、病因病机、诊法、辩证、防冶等。
第二:要从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学起,这其中就包涵着中医经典书籍的概念,然后依次去学习中药的性味、归径、升降沉浮、及药物的毒性炮制和配伍,其中配伍包含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个方面的知识。
第三:学习完以上基础课,再去学习《方剂学》,首先了解一下剂的治法,如基本的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再去了解方剂的分类组成和变化,以及剂型和用法,这些知识掌握牢了再去背方剂歌。
第四:学习完以上知识后,再学中医内科学中的病、症、证,的含义,然后再学习临证的思路与方法,临床的辨病与辨证,及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以上是我介绍给自学中医者学习过程的参考流程。
总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展过程,特别是学习中医学更掺不得半点虚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来说要想自学好中医,首先要从最基本的“五行”开始,然后依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去学,切勿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坏人。
2022-09-22#360行,行行有真知#
想做一名好中医,那是真的很难。
首先,需要理论功底相当扎实。中医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必须烂熟于心,其他还有黄帝内经、温病学、经络学、脉学、本草、金元四大家等学说都能融会贯通。近现代中医名家的学说也需要深入地学习。
其次,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和临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遇到实际的病症如何去用所学的中医理论去分析,然后找到病因、病机,然后利用相应的中药或者方剂去治疗,还有治疗过程中,如何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处方,以及病愈之后如何巩固疗效,都有很深的学问,而且这种学问不是能够从书中直接学习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实践总结来的。任何一个中医的成长,都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最后,想成为中医大家需要天赋和后天不懈的努力。中医主要靠悟,填鸭式的学习基本没有任何用处。任何一个好中医,都不能只会治疗某一种病。看似相同病症的两个人,或许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治疗。要想成为济世救人的良医,是需要很强的辩证能力和用药水平的。
中国并不缺少中医,缺少的是好中医。不是中医不行,而是现在相当多的中医水平不行。
所有的中医同行们,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发奋努力,传承国粹,造福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