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

为什么感觉医学生专硕比学硕吃香?

想咨询一下关于为什么感觉医学生专硕比学硕吃香?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9 个回答

  • 教育

    学硕毕业需要有三年规培才能上岗,而专硕大部分时间是在临床实习,所以毕业直接拿规培证。而规培证是医生上岗的必备证书。所以专硕比学硕缩短了三年。自然吃香。

  • 岁月沉香

    本科各专业毕业从事主要对口职业、薪酬。
    1、平均月薪是全国平均,各省市有较大差距。
    2、对口职业列举3个就业相对较多的,但不局限这3个。
    3、医学专硕与学硕:学硕是不能做医生的,主要是研究病是怎么来的;专硕可以做医生,主要研究怎么治病。

  • 风华不减

    这里就涉及到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了。一般来说,经过五年的医学本科教育后,毕业生仍然不能直接参加工作,还需要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面简称规培)。目前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有两条路,一是毕业后参加三年的规培,规培结束后正式参加工作。一是继续学习深造,考取医学硕士。一般来说,我国的医学硕士分为学硕和专硕。学硕顾名思义,主要以学术研究为主,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一般不在临床学习。且,目前已经规定学硕学习期间,不允许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所以三年的研究生教育结束后,学硕还需要参加三年的规培。而专硕,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临床,可以一边进行研究生学习,一边进行规培。两者相比较得话,学硕需要多花三年时间才能获得规培证。而规培证目前已经成为医学生不可缺少的一个证件,大部分的医院招聘都要求有规培证,且考取中级职称也需要规培证。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情况中专硕比学硕吃香的情况。

  • 教育

    成功上岸学姐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第一件事情,明确专硕学硕,目标院校和科室。

    专硕学硕的问题:医学生考研,第一件需要明确的事情就是你要报考专业型还是科研型研究生,毕竟2017年改革后,专硕学硕的西综题目不一样,复习方向也不一样,所以明确专硕学硕是你考研路上的头等大事。

    专硕,上海这边叫四证合一,毕业后可以拿到毕业证,学位证,规培证和执业医师资格证(需研究生期间通过执医考试)。理论上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事实上来看,四证合一的研究生,到小医院还是绰绰有余的,名校毕业的四证合一甚至可以冲击省级三甲。

    并且,研究生期间还可以拿到工资(视地区不同工资水平不同)。如果你希望尽早开始挣钱,或者已经厌倦“坐板凳”的学生生活,专硕绝对是你的首选,同时也是国家大力鼓励的。

    不过缺点是将来考博比较困难(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行申请考核制博士生录取制度,没有像样的文章,真的很难脱颖而出),不过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推行专业型博士和专培配套,专博名额已经逐渐多了起来。还有就是因为研究生期间一直在各个科室轮转,没有什么时间发文章,而大三甲根本不缺研究生,甚至一些顶级三甲博士生都不缺,文章将是你进入这些医院的敲门砖,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个硬门槛。在现行的制度下,没有文章,将来你的就业和晋升都会受影响。所以考虑清楚。

    学硕,即科研型研究生或学术型研究生,毕业后没有规培证,需要多三年时间来规培,不过如果你研究生期间能掌握一些实验技术,获得一些科研能力,发上几篇小文章,将来考博的时候比起专硕会有很大优势。并且如果你足够优秀,甚至可以直博,还可以省一年。不过同样的,学硕的缺点是不确定性比较大。如果你研究生期间没什么文章,或者跟了个比较坑的老板,科研能力不强或者天天让你上临床,那你除了多三年规培,什么也没得到。

    学长选学硕主要还是因为考博的问题。考研究的竞争已经如此激烈,考博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还将会有科研能力很强的名校学术型研究生,科室内需要提升学历的临床老油条,不仅仅局限于和你一样的考生。而且,最近几年博士名额国家还是卡的比较死的,增加幅度有限,而且,作为一个毫无科研能力的专业型硕士,博士从零开始学科研,很难按时毕业。

    专博虽然看起来诱惑满满,但事实上竞争也很激烈,主要还是因为科室里面需要提升学历的临床老资格医生太多,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报自己的科主任,你和他们竞争,太难。而且在现行晋升制度下,文章问题是每个医生都绕不过去的。没有文章,你就不能晋升,难道你准备一辈子做一个主治医生?还是准备花钱买文章?临床能力差三年你或许还能弥补,科研错过了以后没机会了,或者说学起来成本更大。所以我宁愿多三年规培也选择了学硕。

    综上,学长的推荐顺序,名校学硕>名校专硕>普校专硕>普校学硕


    仅供参考

  • 9527

    是你感觉吧,没人感觉专硕比学硕吃香。

  • 金色回忆

    医学生考研一定要慎重选择学硕,我的同学考上学硕的大约一半没有读博,毕业后直接去规培了,相反,随着专博招聘名额的增多,专硕读博的却越来越多。

    学硕已经不符合潮流,因为找工作各大医院都要规培证,学硕规培三年后才能拿到证,相当于读了两个硕士,浪费生命,即使读到了科博也比专硕晚三年。

  • 淡定从容

    首先,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但并不绝对,如果你在北京,上海的三甲区别就不大了,甚至说知名的大医院,或者说Top50,30的医院更爱学硕,也可以这么说,实际上目前长三角,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等一些医疗资源较为发达的城市,他们的三甲医院几乎是很少招聘硕士的,因为人才过剩,有的博士都要挑挑捡捡。

    一般情况下,专硕在应聘时确实要比学硕优势,但一些大医院还是更爱有文章的硕士。

    另外,这个个人意愿不同,并没有谁好谁坏。

    读学硕的一般是想培养系统性科研方法和科研思维,通俗点说,就是学会写SCI,这点让你受益终身。

    最重要的是,学硕更容易读博,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医学一线四校:协北复交。规模最小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他的招生规模最小,附院最少,协和也是唯一个专博名额比科博多的。

    规模最大的是上交,也是各大榜单排名第一的医学院,他的科博名额是专博名额的三倍多,同样复旦,北医的比例都是三倍左右。另外,学硕在研二研三时拥有硕博连读的机会,假如你的老板是博导,且只有你一个学生,那么几乎100%直接转博了。

    但如果你不能硕博连读,考博也没考上,那就要规培三年。

    另外,在上海是专注于培养学硕的,所以很多大老板,院士,院长,副院长,科主任他们根本不带专硕,他们宁愿带好几个直博八年制推免统招,因为他们不需要人给他们打工,但每个人都需要文章。有些王牌科室根本不招专硕,像整外第一的九院整外,内分泌第一的瑞金内分泌,好几个院士的瑞金血研所每年很少有专硕名额,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所在海医大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肝胆外科也是。

    最后,关于录取分数线这个没有意义,因为除了协和,华科,复旦,南大等等少数几个学校,大部分学硕是自命题,难度不同。还有很多名校专硕名额少,考专硕的又多,自然分数就高。

    举个例子,华西的学硕专业课考内,外,妇产,儿科,生理,生化,病理,诊断等多达八门课,别说考多高,你敢考就说明基础不错了,光考纲几十页看着都让你怀疑人生。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不接受学硕,只是自命题需要自己找资料,自己获取信息,过于孤军奋战了。而专硕统考西综,可以听各大考研机构的专业课,可以与同学交流,不需要考虑信息,所以人们就顺从大众。

  • 岁月留声

    专硕本来就是就业,六证,包括了执业医师资格证,规培证进医院后两年就可以考主治医师,学硕最好升博,如果进医院需要三年时间拿规培证,对比专硕非常不合适

  • 金色回忆

    临床医学学硕和专硕哪个好?
    现在大多医院的专硕都开始实行四证合一了,从节约成本快速就业的方面而言,专硕好,我大部分大学同窗都是选的专硕,也正因为如此,专硕大热门,几十个人竞争一个名额都是常事,很惨烈的。

    另外专硕待遇稍微好点,毕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医院卖苦力,多少给你发点钱(多少取决于你所在的科室和老板)。

    但是专硕很累,下临床轮科是没有放假的。 不过这也算不上缺点,学医已经这样了,不介意再多苦这么一点。

    也正因为专硕如此的安排,有的科主任在招新的时候不待见专硕出身的,认为三年时间又要学习又要规陪,结果就是既没学好基础知识又没练好临床技能,不伦不类四不像,宁愿招本科生进来。

    学硕就是扎扎实实只搞基础的,上课,做实验,搞科研,写论文,不接触临床(不过也不排除有的老板缺人手,要你抽空帮忙的),所以毕业之后要重新规陪(3年)。

    学硕不要求科室轮转,不必每天朝九晚五卖苦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进程自己安排时间,相对自由。而且如果你导师重视科研,经费又多又舍得给你砸钱,又有良好的团队合作(*),那这种科研生活还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优势的…

    但从宏观上看,学硕花费的时间成本大,没有规培证的话应聘的时候很多医院都傲娇地拒绝你,唯一的好处就是发论文的机会多。

    之前的答案有说到学硕可以直博,现在发现这是不准确的,只要导师是博导,专硕也可以直接转博(当然还是要考试的)

    其实不然,专硕固然节约成本,但4证合一下很少有机会能下实验室(专硕整天轮转,基本不可能有时间搞科研发文章,但也排除有例外,有个别医院个别科室确实会给专硕的学生搞科研的机会,运气再好一点团队和老师给力的话,完全可以追平甚至超过一些孤军作战的科硕),这就造成了读专硕的话,95%以上的可能是不懂科研的(你如果坚信自己会成为那5%的个别就当我没说),这会影响什么呢?

    如果你的就业目标是普通小医院,小型三甲甚至三乙、二甲,那就没问题,因为这种医院招人就是要人来干活的,科研是啥,他们不重视。所以就业目标是小医院的话,专硕比科硕的优势是很大的(不仅仅是临床经验的问题,还有规培证,没人愿意招个不能干活的人进来还要送出去培训)。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大医院,一线大型三甲(以协和、中山、湘雅为代表)或省城省三甲市三甲(如各地省XX医院、省会中心医院等),这种医院不缺干活的人,规培生、研究生、进修生,再不济也有实习生,都是劳动力,而且这种医院一般也是教学医院,科研平台是非常优良的,他们更重视各种科研基金的申请、课题的完善、论文的发表,这这些事情都是需要专业人才的,前面说的劳动力“四生”,在这方面没一个能打的。所以懂了吗,在大医院,专硕的优势就没有了,学硕的优势就出来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硕毕业了就可以心里美滋滋地去大医院应聘了,大医院人才济济啊,硕士的学历还是低了一点吧,很多博士都在投简历呢。所以,学硕毕业考博,博士毕业后,就很完美了,基本可以斩掉90%的医院了。

    专硕也可以考博,有博士的学历也一样可以披荆斩棘啊,而且博士期间也可以学习科研,虽然不如学硕一路6年学上来那么扎实,但好歹也是有点科研经验的。对的,这就涉及到了考博的问题,学硕的优势就在于考博上是很有利的。你想,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博导?这跟硕导不一样,硕导熬几年,职称上去了,只要去申请基本就会成。而博导的资格是很严苛的,必须要有科研课题立项,有多少多少的科研经费,另外自己也要是博士学历才行的。这种情况下,博导势必需要人来帮他做实验完成这些科研项目,那你觉得,博导会比较倾向于科研0基础的专硕,自己一步一步带入门,还是倾向于有一定基础的,熟悉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且有一定科研思维的学硕呢?答案很明显嘛。

    另外,其实大家有没有觉得,临床经验这种事情,只要不是很笨,去科室呆几个月也能处理基本问题了,而且,大家是当医生的人啊,缺啥都不会缺干临床的时间的啊,想干临床机会多得是啊,一辈子都在干临床。而科研不一样了,除了你学习读书的这段时间,以后哪里有时间有钱给你安安静静地待在实验室?大几千的血清买买买眼都不眨,小几千的试剂盒更是几盒几盒地供你挥霍供你试错,这种机会,以后哪里会有呢?走过路过就真的错过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