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对于二本学生来说,考985和211院校的研究生很难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考研肯定是越来越难的,报名人数越来越多,供大于需。如果你想在职考研,可以报考同等学力申硕形式的在职研究生,此形式考985/211更简单,通过率更高。
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大专学历即可报名,本科有学位者可以申请硕士学位。学制一般是2年,学费2万-5万。后期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有多次考试机会。
大部分985和部署211很难,尤其是排名前五十多万高校。但是对于一些省属尤其是b类地区的211相对容易很多
你可以看一下学校最终录取的名单,有几个是二本考上985的。几乎没有!那些考上的因为网络宣传被扩大了,其实100:1都不到。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从几个方便分开来说:首先得肯定一点,二本学校的学生考入985和211是比原本在985,211的的学生难度大一点,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面试的时候尤为明显,尽管初试成绩差不多,面试时大部分导师会倾向于好学校的学生。另外,上大学一定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从大一开始扎扎实实学专业知识才是王道,不然研究生面试的时候很大的概率会pass掉,因为好学校一般初试和复试分数各占50%。最后建议您根据自身的实力报考理想院校,特别是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竞争很大,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本专业内专业很强的双非院校,毕业的时候就业也很抢手。最后借用兰大校长严纯华的一句话;好的学校有千千万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越来越难,因为越来越卷
我是从二本学校考入的中科院硕士,后来又考了北师大的博士。
我是理工科专业,以我考研的经历来说,普通学校的学生想要考入排名靠前的985学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个难度指的是好学校招收研究生的名额都很少,一个老师一般只能招1-2个学生,而报名的人数多,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初试分数尽量高,这样就能在第一关淘汰一部分对手。其次就是面试,面试考察的是综合素质,所以各方面表现都很重要,这时候二本学校出身对我们来说是劣势,所以要从其他方面进行弥补,比如大学期间跟着老师做过科研,对老师的研究方向有一定了解,发表过论文等等,总之要有拿得出手的过硬的东西打动老师,这样才能扭转局面,提高面试成功的概率。
凡事只要有竞争就会有难度,但正是有难度才说明这件事有一定价值,考研再难也比高考容易些,更多的是需要自己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既然二本学校出身是事实,那就正视事实,不自卑不为难,全力以赴,最终都会有不错的结果。
淡定从容
2022-09-19如果想考上那种比较好的,基本上你得从大一就开始准备。
但是注意的是并不是让你从大一就开始准备那些考研科目,是从大一把自己一些自信提上来,多参加一些交流活动,尽可能去参加一些比赛,能拿奖学金可以去争取一下,另外学校教授的课程一点都不能落下。
如果你最后选择了一个很好的211,或985。基本上初试就看你大三时候复习怎么样,但是越好的学校,虽然很公平,但是同你竞争的实力也是很强的,出身差距,只能从大一到大二的时间中,尽量参加一些比赛去弥补,去做提升自己。
到大三可以安心备考,大四复试的时候,你的经历会是你的加分项。现在报考人数很多,有些分数很高也有被刷下的可能,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到考研结束之后,备考过程才算结束。
更多的也是看专业和学校的了。学校的弱势专业,比热门强势专业简单。所以天坑专业,考211问题不大,而且大部分211的天坑硕,都是双非考进来的。考985也问题不太大。但是计算机,金融这种热门专业,几乎可能性太小。
学校也有区别。海南大学、延边大学等无强势专业的211肯定比一般211好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较差的985肯定比一般985好考。长三角学校热度高于其他地区热度,这个你可以搜搜什么是考研水区,什么是考研旱区。
广西、云南、甘肃等B区院校比A区院校好考。但好像会压分,为了收调剂的学生
考研是个复杂的过程,你自己的选择也重要。同样一个分数,如果我是导师,我也愿意要本科好的学生,不过在我看来,本科歧视的影响没那么严重,而且越是出名的学校,透明度越高!初试分数才是王道,如果本科不好,而你又比本科985的初试成绩高个20.30分,那优势还是在你这边的,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本科和别人的差距降到最低!
考研成功贵在坚持,尽早选定目标,尽早开始投入复习,切忌朝三暮四。能坚持到考完最后一门,基本上就成功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