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计算机领域,2019年有没有什么眼前一亮的新技术?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没有,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算是最近热门的技术。量子计算机还在研究,5g速度快,功耗大,基站密度高,也亮不起来。高密度电池也没有太多进展。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已经几十年了,遇到的难题也越来越难解决了。
有啊人工智能,无人驾驶,5g的普及极大的带动了人工智能产业,看看这次疫情,好多都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医院里机器人送药品,避免感染,饭店里机器人餐。
人工智能技术应该是最亮的!
当然是量子计算机啊
【这项技术突破有点厉害】标志着中国成功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中国对于量子计算领域的布局和投入可以说就一直没有断过,如今,显出了其成效。12月,由中科大潘建伟团队研发的“九章”量子计算机成功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成功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稍微关注量子计算领域的人都知道,早在2019年,谷歌率先宣布实现“量子霸权”(量子优越性),把量子计算推入公众视野,激起量子计算领域的千层浪。
然而就在谷歌以为占据量子计算领域绝对优势之时,谁知却被阿里的“太章2.0”打脸了!今年5月,阿里达摩院就用“太章2.0”模拟了“谷歌量子霸权”宣称用的量子电路,并且将其计算耗时超一万年的任务压缩至20天内……“谷歌量子霸权”尚未坐稳就被啪啪打脸。
不仅如此,由于经典计算机模拟量子电路的能力是有其瓶颈性的,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这套方法给量子系统及量子算法的测试和验证带来了更多挑战。而此次阿里开源量子模拟器“太章2.0”的发展,成功开辟出了量子电路模拟新方向!
我们对于量子科技的格局也不是固步自封的,达摩院的“太章2.0”面向全社会开源,将有力地支持从业人员探索其在材料、分子发现,优化问题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内的应用。
无疑,量子时代来临的脚步正在加速!中国量子技术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并引来世界范围的侧目!
【“黑科技”云集 “硬核”科技战“疫”夺人眼球】大型无人机,爬索机器人,健康码……8月23日,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二十九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以下简称“两周一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启动,一款款“黑科技”产品以及“硬核”科技战“疫”等产品集中展示,引起市民的强烈关注。
据悉,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全面展示14个市3900多家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4400余个项目集中亮相。
“黑科技”云集
大型无人机一键启动 爬索机器人检测百米桥索只需几分钟
大型无人机,爬索机器人,24小时智能洗车服务……在现场,一款款“黑科技”产品亮相,让不少市民大呼过瘾。现场,一款类似直升机的无人机,只可搭载2个人,占地区域只需6×6米的面积即可。该款无人机对驾驶员要求较低,只需提前设置航线,一键启动,再降落即可,中间不需要任何操作。
在现场,一款只需要通过手机自动控制的“爬索机器人”吸引到了记者。“桥索是整个桥梁的关键部位,只要一出问题,桥梁就垮了。”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爬索机器人就是针对关键部位的检测,专门开发的一款轻量化拉索检测机器人。
据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桥梁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王龙林介绍,爬索机器人是结合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桥梁结构理论多学科融合与突破的新成果,实现了拉索无损检测(索力及外观检测)的轻型自动化装备及控制系统。后续还会搭载类似CT扫描仪器,用于检测钢索有没有被锈蚀断裂,爬一根100多米的索只需几分钟。据了解,这项技术成果目前已用于大量实体工程中,如蒲庙大桥、那莫大桥以及广西一些高速公路等项目。
现场还展示了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北互通连接线上跨越浔江的一座特大桥——平南三桥的模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跨度拱桥。
重大科技手段建造的平南三桥(模型)吸人眼球
农业新品种
“娇小可人”毛节瓜专供香港市场
身材匀称仅20厘米长的毛节瓜,外形像个“柚子”自带香芋味的“香芋冬瓜”,以及“错峰上市”的小番茄,吃起来酸酸甜甜……特色农业成果展区琳琅满目的蔬菜新品种,尤其让人眼前一亮。
“它不是‘柚子’,但是它自带香芋口味,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冬瓜。”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陈振东介绍,香芋冬瓜是蔬菜新品种引选与育苗技术集成创新项目的其中之一。
身材娇小仅有20~25厘米长的毛节瓜,则是专供香港的新品种。陈振东介绍,该品种的毛节瓜,丰产性好,在供香港市场上份额达到60%左右。一旁的桂蔬7号黑皮冬瓜则与毛节瓜形成鲜明对比。桂蔬7号黑皮冬瓜最长达到1.5米,最重可达上百斤,是名副其实的“大个子”,该品种具有心细、肉厚、耐储运,不容易裂瓜,损耗率低等优势特点。
另外,黄橙橙的桂蜜12号甜瓜,具有皮薄、爽脆、甜度高等优势特点,果实可食率达70%,目前已经在不少地方大面积种植。
“硬核”科技战“疫”
扫码测温设备覆盖8000万人群 防控智能巡检机器人亮相
进出车站、地铁、商场超市、学校等需要展示“健康码”;只需一粒“片剂”就能稀释成低毒的消毒液,可用于各个方面的消毒……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各种“黑科技”的练兵场,各家科技公司纷纷推出了“硬核”产品和技术。据介绍,本次展会首次设立科技战疫展区,重点展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广西科技战“疫”的亮点。
“将一粒片剂放入水中,反应生成消毒剂,再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成水溶液,就可消毒。”据博世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工程师韦应南介绍,博世科研发的二氧化氯消毒产品凭借其高效、低毒的特性,从今年4月份投入市场开始,在疫情及复工复产期间,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
“扫码抗疫情”测温设备是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之初研发的疫情管控平台。该设备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方式,把人流的体温信息、流向信息以及疫情预测信息,统一规整到平台上,为监管单位提供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考虑到微信小程序轻量化、方便化等特点,加上疫情期间需要无接触的特殊要求,通过手机扫码更加快速安全。”中国东信云计算事业群平台运营经理雷永生说道。据悉,该平台除了广西区内使用之外,还走出国门,在缅甸、马来西亚、印尼等东盟国家都使用该平台。目前超过6个国家在使用,覆盖人群8000多万人。
除此之外,博世科建设的广西版“小汤山”——邕武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应急技改工程技术、东风柳汽的负压救护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现场快速检测试纸条、广西科技大学的新冠肺炎防控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也在展区一一亮相。(点击链接了解更多:“黑科技”云集 “硬核”科技战“疫”夺人眼球_南宁宝)
来源 | 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 记者 凌剑伊/文 赖有光/图 实习生 莫小菲
编辑 | 陆丽
校对 | 韦一璞
审核 | 吴福大
中国量子计算大突破,“超越谷歌量子霸权100万倍”:德国同行大赞:“中国技术已至少追平西方”
中国学者最新发表论文指出,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与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创纪录的运算性能。德国同行认为,这说明中国在这一基础研究领域至少追平了西方水平。目前全球的量子计算机尚处原型机阶段,和实际应用相距甚远,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地都在加大研发力量,争取量子技术和应用领先地位。
据德国之声11月7日报道,中国科学院的学者向外界宣布,在超导量子计算和光量子计算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66量子比特(Qubits,又译量子位元)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千万倍,计算复杂度比谷歌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Sycamore)高一百万倍。
2019年,54量子比特的谷歌"悬铃木"成为了全球首个实现"量子优越"(Quantum Supremacy,又译量子霸权)的量子计算机,大幅超越了传统超级计算机的性能。
此次"祖冲之二号"以及"九章二号"的研究成果,被亚琛理工大学物理学教授、德国于利希超算研究中心量子通信专家米歇尔森(Kristel Michielsen)点评为"至少达到了西方的量子计算水平"。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则强调,其团队研发的"祖冲之二号"具有66量子比特,因此其性能为54量子比特的谷歌"悬铃木"的四倍。不过这两台原型机在处理试验任务时,都没有运用到其最大算力。目前的量子计算原型机错误率依然太高,因此无法投入到实际应用场景中去。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4到5年的努力实现量子纠错。
科学家预计,量子计算机今后有望实现搜索算法加密、物理仿真、化学分子模拟构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物理学家米歇尔森说:"尽管这些应用目前都还没有实现,但是量子计算原型机至少证明它能够处理这些高难度的任务。"
近年来,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就在2020年,中国团队与牛津大学等国际科研机构的学者在相隔上千公里的两个地面基站之间,实现了基于量子纠缠的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这些科学家还利用"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卫星作为量子纠缠源,首次实现了相距上千公里的两地分发量子密钥。
#媒体人周刊#
闯出一片天
2022-09-18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