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8

“吉大”是指东北的吉林大学,还是指湖南的吉首大学,两所学校各有哪些优势?

想咨询一下关于“吉大”是指东北的吉林大学,还是指湖南的吉首大学,两所学校各有哪些优势?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梦飞

    大学简称的那些精彩“段子”!
    1、“吉大”,吉林大学说“吉大是极大的”,吉首大学说俺从来没敢简称“吉大”,但是俺也不能叫“首大吧”?那不成“头大”了吗?
    2、“北大”,北京大学说“地球上北大没有第二个”,北部湾大学说“我从来都声明我简称湾大,别说我碰瓷啊!”
    3、“东大”,东北大学说“在东北那旮瘩东大就是俺东北大学”,东南大学说“华东地区说东大除了我东南大学还有谁?”
    4、“南医大”,南方医科大学说“我可是第一军医大的背景,我南方医科大学在华南叫南医大没毛病”,南京医科大学说“当网红太久了,在华东地区提到南医大我是当仁不让”!
    5、“暨大和济大”,暨南大学说“暨大的悠久和背景怎一个暨字了得”,济南大学说“我不叫济大难道你让我叫南大,再说我和您不同声调啊我是挤大的”!
    6、“山大”,山东大学说“华东乃至全国提到山大就是我山东大学,实力在这里摆着呢!”,山西大学说“在山西叫山大我没错啊!”
    7、“河大”,河南大学说“河大就是指我河南大学,中不?中!”,河北大学说“在河北叫河大的必须是我河北大学?”,河海大学不屑一顾的说道“别看我,我不叫河大,俺叫河海!”
    8、“西大”,西南大学说“西南地区我是西大”,西北大学说“西北地区西大是我”!广西大学说“我叫西大很久了,考虑我的感受了吗?”
    9、“北工大”,北京工业大学说“我是北工大!”,北方工业大学说“大哥我叫北方工大,从来不敢乱了“方寸””!
    10、“南大”,南京大学说“南大还有第二个吗?”,南通大学说“老大,我叫通大!”,南昌大学赶紧说“我不碰瓷,俺是昌大!”,南开大学义正言辞的说道“我一直叫南开,尽管叫南大也不理亏,还是叫我小开为好!”
    11、“宁大”,宁夏大学说“我以省名之尊叫宁大天经地义,叫夏大厦门大学说我碰瓷!”,宁波大学一副富家子弟的样子说“我不叫宁大难道叫“波大””!
    12、“西工大”,西北工业大学说“我西工大,叫工大的除了哈工大舍我其谁?”,西安工业大学说“小弟西安工大,我安了”!西安工程大学说“小的叫西工程,我程服了!”

  • 沉稳如山

    湘西人把吉首大学简称“吉大”,武汉人把湖北大学简称“湖大”,如果你想蹭热度的话,也可以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简称“湖南财院”!不过,内行人都知道你是中专底子,以前的名字叫“湖南省会计学校”!

  • 撩人心.

    吉大就吉首大学,吉林大学我压根就没听说过!

  • 岁月如梭

    吉大当然是吉林大学。吉首大学?在它老家都算不上一流(其实二流都算不上),在外面都没人知道。这就相当于昌大非要叫自己南大一样,只是给人谈资笑柄而已。

  • 教育

    吉大学子“三下乡“:以茶助旅,以旅兴茶
    团队:吉首大学“音舞之声”志愿服务团
    社会调研时间:2022年6月28日
    社会实践地点: 湖南省吉首市隘口村
    指导老师:张湘华
    作者:管可阳
    摘要:
    加强吉首市隘口村的茶叶的发展,以茶叶结合当地旅游业,两者产业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是稳固当地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新的必由之路。但是搞好当地的茶旅文化,茶旅融合,任重而道远。近期,吉首大学“音舞之声”志愿服务团对于吉首市隘口村的茶旅文化发展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湘西黄金茶、茶旅融合、隘口村

    一、隘口村的现状
    隘口村隶属马颈坳镇,是中国的一个传统的古老村落。是一个苗族、土家族、汉族杂居的行政村,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黄金茶种植面积1.7万亩,全部加入合作社。这里素有“百年苗疆茶谷”之称,还被称为“浓缩的湘西”。所在地区前后获得“全国重点采茶县”、“全国百强产茶县”、“湖南省十强生态采茶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湘西黄金茶的介绍
    湘西黄金茶,原产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性茶树品种资源。黄金茶属半乔木品种,树姿半开张,芽叶节间较长,叶片多为长椭圆形、略向上斜生,叶面隆起有光泽,芽叶多为黄绿色、茸毛中等。
    三、茶旅融合的可行性
    (1)地理环境良好
    隘口村坐落于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片区,风景优美,怡然自得。这里地处于低纬度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优异的地理环境使得当地的黄金茶色泽翠绿、嫩香高锐、滋味鲜爽、浓醇回甘,同样还有着高茶氨基酸、高叶绿素、高水浸出物的高品质。这个地理环境不仅满足了黄金茶的生长条件,同时也适合家长带孩子们来此地避暑乘凉。
    (2)历史文化悠久
    隘口村种植茶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野茶树成林,黄金茶享誉盛名。根据当地史料记载,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当地就有着饮茶和以茶消毒疗伤的记载。据记载,明朝有一名叫陆杰的御史,行军途径湘西州一个深山密林时,同行的百余士兵都染上了瘴气,于是当地的阿婆摘下门前百年老茶树叶,树叶泡上一壶热水沏成茶给士兵们服用。饮后不久,瘴气立愈。陆杰欣喜万分,当即赐阿婆黄金一锭,还特将此茶进贡朝廷。从此,便有了“一两黄金一两茶”的佳话。
    (3)经济发展迅速
    2005年,隘口村党支部提出了“三园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即是山上是林园,山腰是茶园,山脚是果园和菜园的发展模式,后大规模种植茶叶。三年间,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总收入280万元。2014年,大力推进了“一人一亩茶园”脱贫计划,隘口村全面脱贫。
    (4)旅游资源丰富
    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景点集中性强。有着隘门关、司马河、茶叶交易遗址、战国编钟发掘处、茶马古道、金月湾、茶谷飞瀑、湘西黄金茶茶谷等游览价值很高的旅游景点,紧密接轨各个旅游景点。还可以来到中国最美生态茶园之一的梅花山茶园进行采茶、制茶等相关活动,体验感满满。
    (5)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并推行相关优惠政策。
    2012年-2014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村民们建设茶旅小舍,启动资金支持了司马茶居、洪莉茶舍、茶食小院、苗疆茶社、怡心茶轩等多个茶旅小舍。支持打造了多个以农家乐、休闲茶肆、以民宿的形式来接待外来游客的乡村主题茶舍。
    (6)当地村民普遍市场意识增强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隘口勤劳的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隘口村每家每户制茶、品茶器具齐全,人人皆通茶艺。富裕起来的村民也主动将自家房屋改造、设计,保留原生态老木屋、吊脚楼。
    四、茶旅融合存在问题
    虽然隘口村的对于茶旅文化的政策支持已经相对完备,但是现实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淡旺季游客人数差异较大。湘西黄金茶的采茶旺季为冬季至清明前后时期,清明前时期为旺季,过明后的茶往往会略带苦涩。采茶淡季来临时,旅游人数将会大大减少,旅游收入难以维持从事服务行业工作者的生计。
    (2)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较差,交通设施不完备。乡村内路况较差,道路狭窄,不能满足旺季游客游客多的需求。没有明确的旅游服务中心和相对完备的旅游线路以及导游。
    (3)村民对于发展旅游文化的意识不够,对于政府的依赖程度较高。富农没有起到领头作用,大多农村的道路建筑装修等修建工程,只能依靠政府拨款才能进行。
    以茶助旅,以旅兴茶。这是隘口村所有人的美好愿景。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像石榴子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发展湘西黄金茶产业,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与茶文化的优势,挖掘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茶旅文化,把文化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以茶旅融合的方式巩固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同时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步走在以湘西黄金茶产业发展为依托,乡村旅游为动力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之路上。路虽远,行则必至,做则必成,隘口村的茶旅融合之路,未来可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