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想学习逻辑学科,该从哪方面入手,或者说哪本书籍开始研读?

想咨询一下关于想学习逻辑学科,该从哪方面入手,或者说哪本书籍开始研读?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沉稳风度

    小学奥数啊!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用不了多久,保证逻辑满分!

  • 风去了无痕

    可以考虑《每日一数》,《刑侦学》

  • 岁月如梭

    从网上搜索逻辑专业课程设置。

  • 教育

    如何学习逻辑,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今天发文,推荐了一些逻辑方面的书籍,现在发个微头条说说如何学习逻辑。

    一般来说,全面系统地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并且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学好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普遍适用的方法,学习逻辑也不例外。

    但是对于学习逻辑来说,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学会抽象地进行逻辑分析;

    逻辑并不是研究具体的内容,而是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当我们要对具体的思维过程做出逻辑分析时,就需要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抽象出思维的结构形式来加以考察。

    例如,我手中有两个苹果,你手中有三个苹果,那么我们一共就有五个苹果,这并不能说明你掌握了数学加法的运算方式。只有你能够撇开这些内容,抽出运算的形式2+3=5,这才称得上你学会了加法运算。

    同样,在学习逻辑的时候也要这样,如果你在运用逻辑的时候,无法从思考的内容中抽象出思维的结构进行逻辑分析,结果则会答非所问。

    例如你的同事跟你说:“小明很蠢的,所以让他去做点什么都很容易会搞砸”这个推理,到底是否正确呢?

    如果你回答说:“当然正确了,我相信同事的判断!”那么这个答案,就不是从推理的角度来回答的。

    因为当你把同事这个推理过程抽象出逻辑思维的结构,如:

    蠢的人,做什么都容易搞砸,
    小明是蠢的人,
    所以,让小明去做什么事都很容易搞砸。

    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前提其实是有待商榷的。演绎推理的形式,就是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结论肯定是正确的。但如果前提不是正确的,那么结论自然就不是正确的。

    问题是,“蠢的人,做什么都容易搞砸”和“小明是蠢的人”,这两个前提都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你回答说:“当然正确了,我相信同事的判断。”这就是一个很没有脑子的说法。

    所以,识记和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的逻辑形式和规则至关重要,这样你在思考的时候,才能够发现思维的漏洞。

    第二,要多做逻辑练习,更要注意分析实际思维中的逻辑问题。

    普通逻辑的理论,是从人们的实际思维中总结出来的,而形成理论的目的,又在于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实际的思维。只有在实际思维中运用所学的理论,才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科书在介绍基本理论时,所列举的是一些比较典型的,然而又是比较简单的例子,远远不能囊括人们丰富多彩的思维实际情况。

    因此,在学习、掌握逻辑基本知识时,多做一些逻辑练习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随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即兴学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毕竟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逻辑。

  • 教育

    《逻辑本义》

  • 岁月如梦

    如何做到一年读500本书?我私人的读书七大心法,分享给大家。

    我在17岁到23岁之间,基本上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这一时期,我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青年参考》《社会科学报》《作家文摘》《华夏时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中国社会导刊》《中国书评》《中国图书商报》《全国新书目》《文汇报》《散文》等全国众多报刊发表了300多篇书评、读书文章、文化随笔。有一些心得。

    我认为,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一个普通人一年至少可以阅读100本书。

    【知己知彼法】
    书是为人类所搭建的知识桥梁,书籍为人类服务,而不是相反。因此,第一时间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读书,是消遣为主,还是学习为主。看明白作者的文字习惯,了解其文风,我们就知道如何以什么方式阅读这本书。选择泛读、精读还是通读。

    【顺藤摸瓜法】
    目录,就是作者按照创作思路所产生的表达顺序!也是编辑按照出版规范设计的阅读引导! 目录的本质就是阅读的脉络,精炼的提纲,更符合读者的认知思维逻辑。
    很多人读书喜欢翻思维导图,或者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这属于典型的多此一举。放着专业的目录,去搞花里胡哨的图表。其实只不过是把目录塞进一些彩色框子里罢了。

    【提炼要素法】
    面对砖头一样的长篇小说,我们可以采取提炼要素的办法。19世纪80年代,美联社提出新闻应具备when(何时)、where(何地)、 who (何人)、what(何事)和 why (何故)。这五个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是W, 故通称五个W。——新闻写作五个w原则。小说的核心是讲故事。我们阅读一个故事,其实和阅读新闻是一回事。五个W是把故事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
    读小说如读新闻,很多优秀小说家,同时也是优秀新闻记者。比如诺奖得主马尔克斯,就是个很擅长写新闻通讯的老手。

    【信马由缰法】
    结集出版的合集,是人类社会有图书以来的主要呈现形式。绝大多数图书都是合集。 除了专业学术研究论文集可能有先后逻辑顺序,不能打乱,其它类型合集读物,都可以“风吹哪页读哪页”。
    1.合集因为收录文章丰富多彩,所以,通过书名来表现主题,思想倾向。
    2.合集往往杂中有秩序,这就是作者的个人特点风格。体现了一种思维模式,切入角度。女性的、儿童的、职业的、学科的。

    【撮要删繁法 】
    非小说类书籍的阅读,需要抓中心思想,抓主题。 撮其要,删其繁 。看看一本书的核心论点是什么。看看作者给出了什么论据。看看作者的论证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很多图书为了凑字数,一个论点,搭配六七八个案例故事。实则为重复废话。

    【正反对照法】
    古往今来,无数图书无数作者,无数知识。我们怎么在汪洋大海里找到自己的邮轮?真正学会独立思考?答案:让自己的大脑容纳两种以上相反观点。是为对照读书法。同一阶段,交替对照阅读。更加有激烈的思想交锋乐趣。培养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消化为自己的学识。

    对照读书也有利于我们深入到书籍的内核。论点可以千奇百怪,可以万花筒一样变幻。但论据、论证的本身,才是我们判断一本书的质量水平的关键。对比阅读,看谁写的更加证据确凿靠谱,谁的论证更加符合逻辑?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联系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思考不同的人不同的阅读评价。

    【八面受敌法】
    生有涯,知无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书都读一遍,只能研读自己所需要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每次读书,只须集中注意一个问题。抱着目的去读书,这属于研究性质的阅读。
    苏轼借用《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术语比喻读书,就是读书如用兵,要做到各个击破。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势兵力击敌于一面,以众击寡,一次搞清楚一个目标。
    本质上——这就是读书的“统筹学”。集中尽力专门攻读一个主题的书。你好奇什么,就去研究什么,去寻找专门的行业书籍,整个掌握这一类行当的情况。

  • winter

    如果你没接触过逻辑的话,到觉得先看国内学者写的教材比较好推荐几本比较简单也容易读的教材

    1,粱庆寅主编的<传统与现代逻辑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2.<普通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另外,人大出版社出的<逻辑学>据说也不错,但是我没看过.呵呵,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找来看看:)外国人写的,我手头有本C.Stephen Layman的 The Power of Logic,看目录也不太难.呵呵陈波的我在学,感觉就是模仿国外的教材写的.有比较新的观点,有些东西比较难,建议与那本参考书一起学.

    人大书的更符合国内传统.另外像金岳霖的书里面的例子太老套,经常举什么无产阶级革命必然会胜利之类的例子,还是买些新近的书比较好.最好还是旁听一个逻辑课,这个东西象数学,得多做题.

    1、灵活使用逻辑。有逻辑思维能力不等于能解决较难的问题,仅就逻辑而言,有使用技巧问题。何来?熟能生巧。学数学可知,解题多了,你就知道必须出现怎样的情况才能解决问题,可叫数学哲学。总的来说,文科生与理科生差异在此,不在逻辑思维的有无。同时,现实中人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实际上是思想能力强,并无分文理。而且思想也不是逻辑地得到,而是逻辑地说明。

    2、参与辩论。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辩论。例如关于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相反,我认为是保护人权的主权大于人权,不能包括导致国王享用婴儿宴的主权,既必须界定主权,前者有条件成立。导致该认识的原因是有该问题辩论,否则不会去想。 3、坚守常识。其实我很轻松得到关于人权的个人结论,原因是不论大牌专家怎么宏论,我不认同的道理只有一个,我坚守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正当权利被侵犯,除非不得已这样的常识。因为坚守这个常识,就要具体分析主权比如国家保有军队的权利,该权利会在不同情况下要求国民承担不同义务,战时似乎侵犯人权,但这是为每个人安全需要的一种付出,主权必须具有正当性。可见坚守常识及逻辑地得到的结论的重要性。要注意的是,归纳得到的结论不能固守,因为归纳永远是归纳事物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它违反部分怎样不等于全部怎样的常识,例如哲学。中国人常常用哲学说明问题,总是从一个一般到另一个一般,所以说而不明,好象不会逻辑思维,谬矣。

    4、敢于质疑。包括权威结论和个人结论,如果逻辑上明显解释不通时。 普通逻辑是逻辑学中常用逻辑基本知识的教学系统。它属于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的逻辑科学。逻辑基本知识是各门科学和哲学所共同预设的基础知识。它为各门科学和哲学提供共同使用的推理和论证工具。 掌握逻辑基本知识;掌握逻辑抽象分析方法;提高逻辑知识、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要学好普通逻辑就要从上述三方面入手。

    一、全面入实掌握逻辑基本知识 普通逻辑所讲述的逻辑知识都是逻辑学中的基本知识。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原理》来说,该书所讲述的有关概念、判断、基本规律、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假说和论证的知识都属于逻辑学的基本知识。 在逻辑基本知识中的难点有:

    (1)如何严格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2)如何正确理解直言判断的周延性;

    (3)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判断间对当关系中必然和或然真假关系;

    (4)如何严格区别和准确把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5)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二、切实掌握逻辑拙象并析方法 逻辑抽象分析方法是科学抽象分析方法中抽象程度最高、适用域最广的一种抽象分析方法。逻辑抽象分析方法的适用域包括所有哲学、科学、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思想的领域。首先,要切实掌握普通逻辑所讲述的各种逻辑形式与其人工符号表达式。对于实际的具体思想进行逻辑抽象分析,正在于从实际的具体思想中抽取其逻辑形式并给出逻辑形式的人工符号表达式。其次,要多做应用逻辑拍象方法的有关习题,从而熟练掌握逻辑抽象分析方法。这是切实掌握逻辑抽象分析方法的关键。最后,要切实掌握逻辑抽象方法,还要注意克服阻碍切实掌握逻辑抽象方法的心理障碍。

    三、努力提高逻辑综合应用能力 首先,要通过多复习、多思考加深对于各种逻辑知识和逻辑方法的理解,巩固对于它们的记忆,努力更多了解各种逻辑知识和逻辑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要通过多做习题、勤总结,积累综合应用的经验,把握综合应用的规律,提高综合应用的技能和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