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公务员小课堂,很高兴为你解答。
我有个学传播学专业大四的朋友,他说这个专业将来的就业非常惨淡,业内有句点评的话,“苍蝇停在玻璃上,有光明,没前途。” 绝大多数同学都去考研究生了,而且是以博士毕业当大学老师为目标的。因为,家里没有背景的人是难以找到对口工作的。
还有些同学去小公司做文秘,做保险公司推销员等等,最后给我的总结就是……很惨!只有极少数家里很有背景的学生进入了报纸,杂志。几乎没人进电视台。
本科毕业即使进入报社,也是从记者开始做起,年龄大了资格老了,才能做编辑。而进入电视台,可能性太小,而且是做技术操作员起步的,也要论资排辈的。
所以,绝大多数同学都去读研究生和博士,就是为了以后做大学老师。
最后,我说的是现在的情况,读传播学专业很难赚大钱!要想改善生活质量的话,你必须三思而后行!(个人意见,勿喷[捂脸][捂脸][捂脸])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学新闻的学生,除了去媒体做记者,就业方向还可考虑去以下单位,前提是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
一是各级宣传文化部门。二是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或党务部门。三是各类文化传媒企业,比如今日头条这样的内容平台、知名公关公司或广告公司等。四是是自己创业做新媒体(风险有点高)。上述这些工作对文字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应该是比较对口和靠谱的。
当然,能去学校或研究机构也很好,不过需要更高的学历,还得继续深造才行。最后说一句,学新闻的做记者未必是好选择,现在的媒体记者整体来说远不如前些年了。我本人就是从媒体出来的,对此深有感触。
谢悟空的邀请!
新闻系专科学生,对于这样的专业就业方向,当然要说的是,尤其是针对新闻系专业,应该要从新闻记者做起,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新闻,就是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以最快速度向社会公布消息。
哪么对于现在学新闻系专业的学生,可以说,己经出现较普遍现象,也就是学的人数促年增长,以至对新闻系专业分配产生了具大的变化,而不是你所想想而己的事情。当然说,新闻系专业不是不好分配,其实工作还是可以的,但要想干出一翻成果,还需走过一段路程才行,尤其是面对各大新闻媒体,人才云集,除非你确实超群,从而闯出一遍天地,而对新闻系专业,即是文科专业的强项,乃至于要求及高,尤其是新闻系专业?
哪么怎样才能顺利走进新闻系?只用认真二字,还有要积极对新闻的采编,稿件的审核标准,即采用度尤为重要,当然说,尤其对新闻稿的份量也是一个及其重要部分,所以在对学习新闻系专业,而是一个比较辛苦的工作,尤其是面对报社,编辑部,电视台,以及新闻出版单位都有这样的需求,问题还是靠自己的实力说话。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每月本科700元,专科500元!济南为这些毕业生提供租房补贴】8月9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济南为来济留济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详情:每月本科700元,专科500元!济南为这些毕业生提供租房补贴
【培养边疆高质量学前教育人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纪实】近年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备受全区幼儿园青睐,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以上,尤其是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教育局,打破只招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惯例,先后破格录用了该院78名学前教育专科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为何如此受欢迎?日前,记者专程来到该院,探寻边疆高质量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背后的“密码”。
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接地气”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的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从师范教育起家的。2007年,为满足新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需求,学院创办了学前教育专业。经过15年发展,该专业在校生达到1200人,培养规格为高职和五年一贯制。这些学生中,60%是少数民族。
学院师范教育系党总支书记曹文尧告诉记者,专业技能是学前教师的核心技能,如果专业技能不能强起来,高质量人才就无法培养出来。
为此,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专家、教师分赴包括新疆在内的全国各地幼儿园和科研机构进行深入调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中比较难掌握的技能型课程,学院都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分为A、B班授课,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的时候,学院把教具搬进奎屯市第四幼儿园,进行现场授课,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第四幼儿园园长李玲说:“教师和园长、教学主任以及骨干教师对每节课点评,四方点评结合起来,学生收获很大。”该院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苗海菲表示,如今学前教育专业70%的课程都采用这种模式授课。
“40人的专业教师队伍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有18人,而且‘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0%。同时,还邀请经验丰富的知名园长担任授课教师。”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梅兰说,“强起来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习实践教学改革紧贴一线需要
怎样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从2009年开始,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调整,将原来的大二第二学期两周实习时间改为四周,学生以主班角色加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要进行教学流程观摩、听课记录、公开课讲授等。最后,学生还要在大中小三个班中进行轮换,做到每个班都经历一次,学会观察幼儿的不同需求,增强照护幼儿的能力。
学生肖艳红说:“最后两周,我们会轮流到大中小班实习实训,效果特别好。在大班的时候,给小朋友倒的水,到了小班就需要调整标准了,一是温度要更低一些,二是只能倒半杯,避免洒到地板上。这看似一个很小的细节,如果不轮流到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去实训,是学不到的。”
经过这轮实习实训后,学生回到学校课堂,再进行理论学习,并结合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分析,查漏补缺,找到解决办法。到了第六个学期,已经熟练掌握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们便进入幼儿园参与班级教学和管理。
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2019年学院引入“1+X”证书制度——幼儿园照护职业等级证书。这个证书的推行,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模式。“1+X”幼儿照护证书通过率达93.5%。大二学生阿依努自信地对记者说:“有了两个技能等级证书,我将来到幼儿园找工作,有优势,而且一定会干得很好。”
详见原文:培养边疆高质量学前教育人才-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本报记者 蒋夫尔
《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17日第1版#教育##教育微头条##教育头条##学前教育#
宣传公共关系广告都可以。
传媒方向可以考虑
文字编辑
新媒体运营
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岁月留声
2022-12-01#就业# 【人社部要求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权益——怎样消除职校生就业歧视】“本科及以上”,这5个字是高职毕业的张伟在求职季面临的最大关卡。因为大专学历,他被许多用人单位拦在门外。“起码要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吧?”张伟有些郁闷。
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在求职时仍然受到许多隐形的歧视。职校生就业歧视的背后有哪些原因?《通知》的印发带来了哪些改变?实现“人人出彩,技能强国”还需扫清哪些歧视障碍?
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
职业院校毕业生遭受就业歧视的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苏华认为,一是在严峻的就业竞争中,用人单位的人才录用门槛提升;二是面向高职投放的专升本比例以及从中职招收职教本科学生的比例偏小,职业院校学生的升学通道还不畅通;三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指导工作跟不上市场需求。“但根本原因还是整个社会‘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尚未根本改变,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苏华说。
今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多位职教领域专家都提到,从“学历型社会”到“技能型社会”建设,必须建设制度化的技术技能人才社会荣誉体系,保证与技能荣誉体系相适应的物质待遇体系,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获得感。
“职业院校毕业生可报考事业单位”只是扫清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当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在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公平待遇的现象。
因学历原因没能拿到事业单位“敲门砖”的张伟,找到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采购工作。尽管曾在全省和全国技能大赛中多次拿奖,并获得“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陈赛在自考成人本科后,还是打算继续提升学历。
给职校生就业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
苏华从事职业教育30多年,在他看来,一些地区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虽未明确限制职业院校毕业生,但在录用时却不能一视同仁,导致大量职业院校学生很难获得好的岗位,无法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权益,公平性大为缺失。
南方某省一高职院校学工处处长刘明告诉记者,该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对象为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并未限制高职专科毕业生,学校认真推选了5名学生,最后全部落选。
山东某高职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魏中介绍,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及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专项计划都要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绝大多数止步于专科层次的职校毕业生直接被卡掉。“久而久之,学生心里也默认了职校毕业生不能考机关事业单位,这也是社会认为读职校没有出路的原因之一。”魏中说。
“能力有个体差异,但是机会公平不应该被忽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田永坡认为,《通知》一方面能为职校毕业生带来公平竞争机会,拓展就业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报考职业院校的学生带来好的就业预期,从“出口”解决“入口”问题,扩大技能人才供给规模。
用公正公平的制度安排确保“人人出彩”
“要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就业工作进行公正、公平的制度安排。”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匡瑛说。
此次《通知》明确,对于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甚至不设置学历要求。以技能操作或技能指导履行职责任务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在考试中的比重原则上不低于50%。
“这种提法实质上是将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普通高校毕业生视为同等重要的人才。”匡瑛认为,这体现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对于特定岗位的重要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就业歧视。
对于张伟这样想去偏远基层事业单位的高职学生,《通知》提到,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享受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补充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的,可面向职业院校毕业生专项招聘。“这就为职业院校中涉农、旅游、医学、电商、学前教育等专业毕业生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公平机会。”苏华说。
(文中张伟、刘明、魏中为化名)
作者:本报记者 欧媚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24日第3版 版名:新闻·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