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是不是报名校考院校的特殊专业,录取机会能更大一点?你有哪些经验?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新措施出台,艺术高考走不通了?别着急,五句话告诉你有啥变化:第一,招生数量必然减少;第二,统考能行就不校考;第三,提高文化分数占比;第四,特殊招生两极分化;第五,企图作弊害人害己。
①招生数量必然减少
未来,艺术类招生人数将会缩减,尤其是就业不好,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人生不能只有数理化,还要懂得欣赏美。在我们的精神生活当中,艺术和体育所占的比例相当之高,但过去几年艺术体育逐渐扩招的背后,我们需要思考,艺术生和体育生应该招多少才合适?
咱们的大学本科专业分成14个学科门类,它们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和交叉学科。看得出来,艺术学只是14个学科门类之一,但你知道艺术学学科招了多少人吗?目前,每年高考中它的招生人数仅次于工学和管理学。平心而论,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艺术类的专业人才吗?
②统考能行就不校考
未来的艺考当中,统考能解决的,就会尽量压缩校考,能举办校考的学校必然是层次极高的。到2024年,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实现全覆盖。换句话说,尽量让统一标准的成绩说了算,不让多数学校在招生上有舞弊空间。早些年我们的艺考市场是相对混乱的,很多家长从初中就开始找大学老师学习艺术,为的不过是在未来的艺术高考校考当中取得领先位置。
在大学的艺术类校考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乱象。各种各样的社会培训机构纷纷在校考上大做文章,声称有内部关系,可以搞定校考,让孩子成功录取。很多家长趋之若鹜,受骗上当者不在少数。更有大学老师营私舞弊、权力寻租,被逮捕后送上法庭。
③提高文化分数占比
艺术类专业的录取与普通专业不同。普通专业一般只看文化分数,艺术类专业不仅要看文化分数,也要看艺术专业分数。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录取时,这两个分数所占的比例不同。
此前,部分大学部分专业的录取中,文化分所占比例极低,此后文化成绩所占比例将一律调整成50%以上。但有两个专业短期内对文化分数的要求还是会放宽的,那就是舞蹈学类和表演类专业。
④特殊招生两极分化
未来,两种招生模式将走向完全相反的两个极端,第一类是高水平艺术团,2024年这种招生模式将在高考中消失;第二类是高水平艺术人才破格录取,这种招生模式将会推出新的办法。
此前,高水平艺术团是可以在高考中直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的,今后高水平艺术团将只能从大学在校学生当中选拔。符合条件的考生报考并被录取之后,可以进入大学就读学校规定的普通类专业,而非仅限于艺术类专业,只要在艺术团训练和演出的时候,保证按时参加即可。
未来,被允许举办校考的大学,可以对高水平艺术人才降低文化分要求,破格录取,但是需要经学校党委审议通过,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在学校招生网站公示。
⑤企图作弊害人害己
替考现象要严抓,考生、考官、考场要遵循“三个随机”的原则,考试现场全程录音录像,考官现场独立打分,严格打击作弊的考生和高校,敢于作弊的考官将记入系统,追究责任。
最后总结一下:艺术高考招生数量将会减少;文化分数在艺术考试招生中所占的比例将提高;校考将限制在极少数高层次院校当中;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将从高考中消失;部分高水平艺术人才有机会被破格录取;敢于在考试中作弊,就要做好被严惩的心理准备。
对于艺考新规,你怎么看?你觉得艺考会不会变得越来越难?你觉得真正的艺术人才会被埋没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更多教育观点,请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
#洞见教育# #头条开学季# #2024年起高水平艺术团不再高招选拔#
录取率高的专业
工商管理
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经济管理类成为众多考研者首选。无论是对于想要往管理方向发展的在校本科生,还是对于计划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职场人,MBA都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它既是转换角色的重要路径,也是扩展人脉的不二之选。同时,企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使得该专业持续热门。
社会工作专业
很多人对于这个专业很陌生,北大社会工作专业属于北大社会学系。专业的实力也是属于全国高校实力的佼佼者。该专业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考研是相对简单的专业,被录取的几率较大。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该专业的就业不是特别理想,但是如果从北大毕业的话,毕业后仅仅是凭着北大研究生招牌,就业完全不是问题。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硕士,2018年的考研录取人数为8445人,网络技术的发达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不断扩大,相关专业的硕士生的招生规模也处于增长之中。2000年以来,IT行业一直是全球的热门行业。据相关报道,2010年-2015年,中国的IT市场一直保持15.8%的年均增长率。从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在持续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份额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
会计硕士
会计专业在近几年一直是很热门的专业,因为我国会计专业的初级人才供大于求,上升空间不大,缺乏的是会计高级人才。为了能谋求更高的上升空间,所以许多该专业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另外,专硕初试不用考专业课程,所以该专业深受许多跨专业的学生的欢迎
教育学专业
众所周知,近几年国家在大力发展教育,在逐步扩招教育类专硕的人数。因此与其他专业相比,教育类专业考取的难度较低,而且再加上教育类专业的复试线较低,如果有其他跨专业的学生选择了这个专业,专业课程的内容并不多,入门也较为简单。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也较好,可以去高校里或者是重点中学里当老师。
农学专业
农学这个专业较为冷门,许多学生听见农业这两个字就不愿意报考,所以在近几年一些985的农业院校即使是降低分数线录取,仍然有不少学生不愿意报考。
学术型硕士,农业专业也是一个较为冷门的专业。因为所有同学都觉得该专业是一个冷门专业,所以报考的人数较少,录取的几率较大。
药学专业
药学是属于医学类较为冷门的专业,对于医学专业的考研生来说,药学是录取率最高的一门专业。但需要注意的是,药学专业在我国大多数院校中都不招收跨专业的学生。毕竟药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于跨专业得学生来说难度太大。
这一点医学专业的学生很有共鸣,仅仅是本科每天都在疯狂的背书,期末考试稍微一不注意就很容易挂科。其他专业的学生大学很轻松,但是学医的同学辛苦程度堪比高三。在我国,药学实力较强的大学有北京协和医学院、沈阳药科大学等。
历史专业:
就历史专业来说,世界史专业要比中国史专业容易一些。中国史方面比较好考的高校有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该校的历史专业尤其是宋史在业界还是一定声望的)首都师范大学等;世界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的世界史比其他热门高校稍微好考一点,但是15年之后该校扩大了推免生比例,考中难度上升。考生们报考时一定要多多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
为什么有些艺术类院校很难考?
本人从事和管理一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30多年,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分省下达计划、分省划定分数线录取的方式,所以出现同一所高校在各省(区市)录取的新生分数有高有低的情况。
这种录取方式的好处是,发达、落后地区的优秀考生都有机会上知名高校,避免了教育基础好的地方(如东南沿海)的学生上优质名牌高校,偏远落后地区(云贵青藏疆甘宁蒙等)的考生上次等院校的问题。
祖国大家庭,发展建设都需要高层次人才,分地区下达招生计划,使得寒门也可出才子。
但艺术类院校(或专业)招生有两种招生方式:
一种是地方属院校分省下达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按照相关省区确定的分数线统一录取。
另一种是国家各部(委)所属的院校的艺术类专业、独立设置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可在百度搜索到名单)自行组织艺术类专业校考,取得合格证者,在户口所在地省(区市)参加文化课统考,由省(区市)招生部门负责向考生合格院校报送文化课成绩,由招生院校确定录取与否。因此便出现部分院校或专业看脸选人(“面试”关),花青脸蛋过不了门槛的“正常”现象。
既然荧幕、观众喜欢漂亮脸蛋,特殊类型专业(如表演类)招生不得不应合需要,这也无可厚非。
从科举制度到高考制度,中国的以考取仕给世界开创了先河,高考被认为是全天下最公平的招录手段,尤其对“推荐当工人(干部)”“推荐上大学”心有余悸的老一代人眼里,高考尤其公平。
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首先你要了解你所报院校近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然后要清楚知道你想要报的院校冷门专业的门槛与往年数据,这样会有利于你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
谢谢悟空邀请~这个问题之前回答过类似的,我还是想说一下报录比。
准确来说,报考名校特殊专业录取机会大,是由报考人数决定的。因为多数人都去报考热门专业了,但剩下的冷门专业也需要招人~
所以建议在报考之前,查查你想要报考的专业,历年来的报录比,即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这是选择考研学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参考数据。
举个例子,比如我之前报考过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生,那一年的报录比是50:1,报考500人,录取10人,但是同一个专业,政治系方向的报考人数只有80人,初试的时候卷子都是一样的!原因就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还可以报政治系。
winter
2022-11-28【海南高三特殊类型考生注意!有一则重要消息需要查收↓】海南省教育厅日前转发教育部办公厅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格规范招生管理,进一步做好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省教育厅转发的《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指出,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级统考和校考。省级统考已涵盖的专业,高校一般应直接使用统考成绩作为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要求》同时指出,省级招委应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在包括海南在内的仅保留一个普通本科批次的省份,原则上不得低于合并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舞蹈学类、表演专业可适当降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