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本人大一,二本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期间考研现在应该准备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四川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有: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理工学院 、 四川师范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看下本专业考研,考哪几门课程,针对一些需要长时间下功夫的课程,做好长时间知识储备,以便于沉淀。如英语、高数等。有的放矢,大学时间也不要忘了开阔眼界。
连续四轮被评为A+的高校学科:
#考研择校#
第四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共有7个学科被评为A+学科,其中包括: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科学技术史、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连续四次问鼎全国的3个学科分别是:地球物理学、科学技术史、核科学与技术。
根据国家教育部前四轮“学科评估”的情况,虽然其中有一些变化,但大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变更。非常值得大家报考,希望大家看清发展趋势。
好好学习,争取保研吧。现在考研的人数太多了,压力太大了。
作为一个二本安全工程毕业多年的老哥告诉你,大一的话不要想着那么早的去考研,安全工程这个专业,无论你是男女,大一时只要有机会,能转专业就尽量去转专业,不然毕业你会怀疑人生。就算你考了研究所,安全技术与工程研究生出来还是打杂,好多同学研究生出来还是转了行,做一些不相干的工作。
#风华郑茂# 【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概述】
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63年的原郑州工学院基础部,2001年4月,成立郑州大学工程力学系,2011年11月,更名为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2019年5月更名为郑州大学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工程力学和安全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工程力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安全工程是河南省特色专业和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设有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力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力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均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39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49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70人。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4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 人、全国模范教师 1 人、宝钢优秀教师 4 人、河南省优秀专家 3 人、河南省领军人才和中原教学名师各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4 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3 人,设有“工程力学”学科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
学院现为河南省力学学会的挂靠单位,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完善。 拥有“微纳成型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河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微成型技术”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微纳成型技术”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软物质极端制造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绿色复合建筑材料与结构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建筑安全与防灾减灾国际联合实验室、聚合物微纳成型技术河南省创新引智基地、“郑州市结构与设备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学院拥有教育部“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创新团队、河南省力学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河南省“聚合物微纳成型技术与先进制造”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高校“聚合物微纳成型”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断裂力学及工程安全”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新型城镇绿色建材与结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等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60 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20 项。五年来,学院科研经费到帐累计超过 2500 万元,发表 SCI、EI 收录论文 200 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40 项。
学院现有本科生 1000 余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 200余人。近年来,学院学生先后荣获河南省最美大学生、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 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等称号;先后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奖励 200 余项,获得各类专利发明授权 140 余项,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被 SCI、EI 收录 50 余篇。学院学生就业率稳定在 90%以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 40%左右,其中 80%以上被 985 高校录取,已有 400 余名毕业生考取多个国内高水平大学以及国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院与日本大阪大学、神户大学,韩国中央大学等签订交流合作协议,先后选送数批本科生赴日本大阪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交流访学,已选派多名博士、硕士到美国、日本进行联合培养。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紧紧围绕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院“建设研究型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力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进!
想好那个专业
当前考研形势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预计未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是也有些学科独具优势,推免名额增加的同时,还有重点高校的支持,如果你有想考研赶上这波红利,可以选择这些专业。
1、急需专项计划涉及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集成电路、网络空间安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人工智能、核科学与技术、储能技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物理学、数学等
2、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涉及专业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量子科技、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医学攻关、数字经济(含区块链)、生物育种
3、交叉学科
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涉外法治、国际新闻传播、考古学
想要考研的同学可以对照选择自己喜欢的,将来发展会很不错哦~#考研#
考研容易,我个人认为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首先应该多想想自己喜欢什么,什么更有发展前景,多钱了解和尝试不同的东西。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之后再准备考研。
岁月留声
2022-11-27本人大四,刚刚参加完2020年考研初试,对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些心得的!考研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比赛,其中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比较多,提前准备好,打有准备之仗是最好的。对于考研中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考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
这几门课程来讲,英语是需要个人平时的积累,单词量是最关键的,大概需要拥有7000左右的词汇量,然后,英语也是最不可能突击拿分的,需要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也不用多,每天背半小时单词,你就会发现,当你需要用英语的时候你能比别人会多少,这也是最能提现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学科!总之,英语,坚持!
政治其实是最不重要的,你前期,中期,后期,都不用太使劲。考的是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当代形势与政策,很多题其实是一些常识,然后最后,大家都背肖四,然后考试的时候题目里面也有答案,其实政治得分比较平均,大家拉不开,所以,不用担心!
数学,这科是最关键的,150分,而且数一,数二,数三,有趋同的趋势。也就是说,难度都很大,没有说数三就简单些的说法,所以你大二一定要选修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这两门课,如果你一点基础都没有的话,到时候自学是非常困难的,就算你能理解,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那么多公式定理!数学的体系很庞杂,建议提前一年学,对于零基础的同学来说,一年时间确实不够。
专业课反而大家不必太担心,某宝上有你考的这个学校的研究生学长会卖课,卖资料,到时候买回来,他们给的资料都很整齐,重点突出,也有真题,基本上也就背就行了!
言而总之,提前准备,英语单词坚持背诵,政治不用担心。数学大二大三打下基础,专业课一年时候够背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