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二本国际金融和社会工作毕业有什么差别,要不要转专业?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两财一贸分数大滑坡原因分析
两财一贸近些年本科招生掉分比较明显,究其原因有四条:一是财经类专业在计算机的大火和医师公的大稳反衬下,不是那么香了,本科就业基本没啥好工作,不是坐柜就是客户经理,社会地位不如二本考公;二是就业两极分化,好工作门槛极高,高端就业岗位一般是名校硕士起步;三是财经类专业考研一直是肉搏战,保研率高的985性价比凸现;四是两财一贸有个共同特点,考研双盲,简直就是双非学生的沃土,本校学生不得不与当年高考分数比自己低100分的双非考生厮杀,本校生很受伤,学校这种轴操作极大降低了三所学校的就业质量,因为高端金融就业最看重出身,特别是本科出身。
高考财经热退潮是有深层次原因的,首帖简单的流水账式写了写感受。看到吧友讨论比较热烈,又深入思考了一下,补充两条,欢迎轻拍。
1、金融行业竞争加剧,挤压从业者舒适度
财经专业的火爆是伴随国内金融业的急剧扩张,股份制银行招商、兴业、光大、平安、华夏、民生、中信分支机构迅速在全国布点,城商行、农商行改制上市,且跨区域发展,社会民间资本小贷公司遍地开花,保险公司更不用说,多如牛毛,国企改制上市、科创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又使证券业蛋糕越做越大。市场急剧扩充带来的第一后果就是财经人才的吃香,待遇丰厚,跳槽不愁下家,财经类专业从加入WTO到2015年是最辉煌的时刻。然而,市场蛋糕的增量速度达不到市场机构的增容速度后,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竞争,就是互相挖墙脚,从业者的岗位舒适度迅速变差,三大运营商是同样的状况。高分考入财经名校毕业到银行网点做柜员、客户经理,买方市场到处求人,不如一本二本考公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在当地工薪族平均值以上,虽然也是社会服务职能,但是独家生意,别无分店,社会地位和工作舒适度不是市场充分化竞争的金融业可比的。
2、社会全面信息化,计算机赋能冲击传统岗位
计算机已全面渗透社会各行各业,金融业也不例外,科技赋能是金融业的新的挑战,看谁能抢的先机,前端的客户体验,包括自助设备、手机APP,量化交易、线上功能的开发需要科技,中后台风控的数据模型比传统方式更稳准狠,这些都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高端的行研更喜欢用复合型的,理工科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背景更受金融用人单位欢迎。
所以传统财经类专业遇冷不是偶然的。
近日,今年刚从民办二本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表弟,顺利通过县农商银行(原县信用联社)的招录考试,即将到单位上班。他爹妈(我二姨、二姨夫)极为高兴,不仅四处炫耀,还准备摆上几桌酒庆贺。
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找到个好单位工作确实不容易。县农商银行在本地算是个不错的单位,不仅工作稳定,而且待遇较高。通常都是优先安排该系统管理层人员的子女或者其他有关系背景的人员,所谓的招录考试基本上是形式化。不然,哪怕是专业对口的优秀人才,若是没有关系,想进去极不容易。
而我二姨、二姨夫只是个普通的商贩,几乎没有什么强的社会关系,我表弟的能力也不出众。但他之所以能轻松进入县农商银行工作,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同行长是熟人,关系极好,我之前就同人家行长打过招呼的,希望能照顾下他。当然他还未必懂得这些人情世故。
我语重心长地同他讲了句话:“你不会因为是我的表弟就能找到好的工作,但你会因为是我的表弟而得到公平的甄选。希望你要好好珍惜工作机会,努力表现,争取进步。”
沉稳如松
2022-11-19普通二本非金融专业的男生进入县域国有银行的现状。小张是一所双非二本毕业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秋招报考了家乡的国有银行。
至于为什么选择国有银行而非股份制或者农商行,主要原因是国有银行的网申条件相对来说宽松一点,可以接受一些工科类专业。而且小张家里也没什么背景,国有银行的压力没有这么大。
经过一面、二面之后,顺利签约国有银行,本地男生回到家乡的话,在银行业还是有一些优势的(不是性别歧视,事实如此)
经过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学习了一些银行的基本概念、点钞、小键盘等技能,就被大巴车拉着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县级市。进行分配网点分配。
因为没有关系,被分到了最远的乡下网点,而家里有关系的同事,大多留在了营业部,小张就开始了自己的柜员生涯。(国有银行进来一般都要当一段时间的柜员,所谓的下基层,至于待的时间长短就因人而异了)
因为网点很偏远,小张每天6点就要起床,赶着公交车去行里坐班车,班车要开40分钟才能到小张的网点。
因为在乡下,大多数办业务的都是老爷爷老奶奶,小张是本地人,又热情又积极,很快就成为了网点上工作的主力军。
一起共事的另外两位柜员都要40岁以上了,一个大叔空下来就是看股票,一直给小张灌输着现在的银行不如从前的观点,小张每次听完也只是笑笑。另一外阿姨每天都要踩点下班,因为家里有个念书的儿子,加班这种事情是能免则免。
网点的行长是个90年的姑娘,年轻有为,非常想做出点成绩,小张自然也成为了她的得力干将,工作日加班,周末外出营销,小张都逃不掉。
刚毕业的小张并没有抱怨,始终相信,自己没有背景关系,只要把活干好,一定就会有机会。
国有银行的收入并没有外面看着光鲜,试用期的小张一个月拿着2000块的工资,干着没什么专业技术含量的工作,每天被美女行长打着鸡血,坚信自己未来一定可以做到像现在的行长一样出色。
好不容易熬过了试用期,工资终于变成了4800,加上绩效什么乱七八糟的,一个月也能拿到6000左右的工资,加上每个季度的奖金,平均达到了8000左右。
小张也买了一辆二手车,虽然年轻人都好面子,但是小张知道自己的家庭不允许自己这样做,能有辆遮风挡雨的车,他就已经满意了。
银行的日子是枯燥乏味的,一年365天,每天都在工作、在营销,小张脸皮薄,不愿意去找自己的亲戚、朋友(当然都是一些穷亲戚),只好咬咬牙,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做营销,和陌生人打交道。小张也不记得自己一天要被拒绝多少次,但是自己的性格又会让他开始新的一次。
就这样在这个网点干了2年,美女行长已经调走了,又换来了一个女行长,不过年纪也比较大了,估计再干个2年就要退二线。2年的时间也成功的让小张胖了20斤,听大家说,这就是过劳肥,小张也不在意,只想着把工作干好。
终于行里有了个人客户经理的竞聘机会,其实在此之前,和小张同一批的不少人已经踏上了客户经理的岗位,有对私的也有对公的,小张也没有怨天尤人,只想把自己的活做好,自己一定也有机会做到客户经理。
小张准备了好几天,终于开始了面试,面试的时候小张把自己这2年的工作经验侃侃而谈,因为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负责面试的领导也很满意,小张心里想着付出果然有回报。
开开心心的等了一周,结果客户经理的录取名单里并没有自己。小张只能安慰自己,自己还年轻,未来会有机会的,小张没有抱怨,继续兢兢业业的干好自己的活,干好别人做不完的活、做不好的活。
第三年,行里又有竞聘,这次小张终于被提拔为了对公客户经理,负责跑企业,小张之前看着单位里的对公客户经理都觉得特别高大上,如今自己也是客户经理,内心反而有点踌躇。毕竟自己不是金融专业的,听说对公业务专业性很高,小张暗自鼓劲,就去报了个班,想多考点证,把对公的工作做好。
小张通过3年时间,终于踏上了对公客户经理的岗位,开启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新的征程。
看到这个乘风破浪的人生,就想写点东西,普通人可能并不能乘风破浪,但是同样可以有所为,小张的人生还未结束,你我也皆是如此,瞎扯扯。#乘风破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