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分成5个档次,该如何排名?有哪些王牌专业?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我们通常说的双一流大学指的是42所世界一流建设高校,就是我们熟知的39所985高校加上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如果要把这42所高校分出五档,我觉得可以这样:
第一档:2所高校
清华、北大,这一档应该是最没有争议的,清北在国人心中已烙下深深的痕迹,估计近十年来都不会有高校能挑战清北的地位。
第二档:9所高校
华东五校,(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中科大、南京大学)+人大+航济开(北航、同济、南开),华东五校本身就是C9成员之一,近年来都在不断的发展着,排在第二档也是众望所归,人大的人文社科实力太强了,9个热门A+学科绝对有实力排进第二档,北航与同济两所工科高校的入围,区域优势起了一定的作用,南开大学的入围争议很大,作为第二档唯一一个没有A+学科的高校,南开大学的学科实力被很多人质疑?南开一贯很低调,南开的优势学科实力还是很强,在今年全国的录取分数线上,南开文科11,理科13,说明考生和家长还是认可南开大学的。
第三档:16所高校
中坚九校(北理工、西交大、哈工大、华科、武大、东南大学、天大、中山大学、厦大)+两师大(北师大、华东师大)+国防科大+成电+华南理工+西工大+川大。这一档有很多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像北理工、哈工大、华科、西交大、东南大学、天大、国防科大、成电、华南理工、西工大这都是在工科领域学科能力极强的高校,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是学科非常全面的综合性大学。北师大和华东师大在师范类院校里的地位就像清北。
第四档:11所高校
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这一档的高校中有不少高校因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实力下滑。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这三所高校的学科偏冷门,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比较少。
第五档:4所高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985高校的副班长,竟然在农林学科上还比不过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确实有些说不过去。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虽然进入B类双一流,但与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差距甚远,还需要加油。
第一档:清华北大(2)
第二档,华东五校:复旦,上交,浙大,南大,中科大,加上人大和国防科大(7)。毋庸置疑,地位和地区包括分数都遥遥领先与其他学校。
第三档: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9)。这一档高校在工科或理科等某一领域比较强悍,而且中山和武汉大学在其他综合类学校中比较拔尖。
第四档: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13)。此一档高校实力已综合类高校为主,理工科领域和上面高校有所差距。
第五档,这个直接参考B类还有其他如农学等冷门专业居多且报考考生不太待见的高校: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郑州大学和东北大学,中国农大,中央名族大学,华东师范,中国海洋,兰州大学。 以上仅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最新版!2022年全国“双一流”高校最好的王牌专业汇总!
山东高校阶梯图!从第一梯队到第七梯队,大学好坏一目了然。
依据“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和“山东高水平大学计划名单”,山东省的高校可以分为7个梯队!从这7个梯队的划分,可以看出一所大学的所处的位置!
第一梯队:985、双一流高校
山东本地的大学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外地大学在山东开的分校有:哈工大威海分校,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分校。
其中,山东大学处于领头羊的位置,分校比较多,多地办学,一家独大,但是在全国排名不突出;中国海洋大学不温不火,几乎要让人遗忘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这几年正在崛起,分数越来越高;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分校几乎要黄了,偌大个校园没有几个人。
第二梯队:211、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分校。
中国石油大学发展比较缓慢,不得已搬到了青岛;北交大威海分校是近几年才建设的高校,依托于北京交通大学和海边城市威海相信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考生应该予以关注。
第三梯队:山东冲击双一流高校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济南大学,青岛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这七所大学是山东高等教育的希望,也是未来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校。山东省双一流高校能否增加就看他们了。据最新的那小道消息,第2批双一流评选中,山东无一所冲击成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挺替山东师范大学遗憾的。
第四梯队:山东高水平强特色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烟台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
这些大学都具有比较强的特色专业,比如说曲阜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以及考研,山东财经大学的财经类、青岛理工大学的建筑类、青岛农业大学的农业类、烟台大学的法学类。
比较遗憾的是烟台大学,这十几年发展缓慢,被很多后起之秀超越,几乎都要掉队了,至今仍然没有博士点。发展比较快的是青岛农业大学,从莱阳农学院开始搬到青岛办学之后,发展迅速,特色明显。
第五梯队:有硕士点的高校。
这一梯队的领头羊是山东建筑大学,替这所大学感到遗憾,在十几年前还叫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是特色明显的高效为山东省培养了建筑人才。 可惜改成大学之后没有发展起来,最终要转型发展成应用技术型高校,跟一批学院混在一起。
第六梯队:各地学院。
各地学院几乎没有发展前途和发展潜能了,唯一的发展希望就是:不要去跟这些名牌大学竞争科学研究,而是转向于跟职业学院、专科学校等竞争技术应用,走应用型高校路线。
您觉得这样的梯队划分合理吗?你自己看好哪所高校?
42所双一流高校如果分成5个档次,这个估计能打破头。
1.清北。这个毋庸置疑,所有大学都服气。这两学校有王牌专业,比如清华的经管、计算机、建筑、电气、电子信息、核工、微电子、精仪、生物、工艺美术等,北大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经济、中文、生物等等,但由于这两所学校光环太大,只要进去就行,每个专业都是被人认可的。
2.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民大学。就是原来的华东五校,又加了个北航和人大。这几所大学的学生时常称自己是top3。
复旦、交大一直是紧跟着清北,在南方名头非常响,它们的录取线最近几年也只比清北低1~2分,表示自己的身份。这两所学校的专业都非常不错,粗略地说,交大的工科名头更响,复旦的经济、文科和理科名头更响。
浙大历史上不错,后来一般,但现在杭州有了阿里巴巴,马云,整个浙江的大学排名都在往上走,考生愿意去,学校也能吸引人才,浙大是最愿意说自己是top3的学校。浙大最好的专业也是计算机、软件、控制和临床医学等。
中国科大原先非常牛,但由于地处合肥,差了许多,不过科大的少年班和物理教学实在太牛,在物理界,科大是响当当第一块牌子,获国际大奖,当美国院士的华人和中国人中,科大校友是中国所有高校中排第一位。这次《自然》选出来的十大年度科技人物,22岁的曹原就是科大人,科大在物理界的影响将还会持续。科大毕业生基础非常扎实,科大经管上的少学时物理,超过120学时,比绝大部分的理工科学生上的物理都多。中科大的物理专业最好。
南京大学,这两年南京大学有些衰落,当然这是情理之中。它的崛起跟SCI论文评比高校质量很有关系,南大就是这一运动的发起者,当然占优势。相比其他几校,从历史情结上来看,中央对它的支持力度只会一般,除非靠本身学校的努力,但又没有中科大的以物理打天下的勇气,估计在这一档次中会最差。它的王牌专业是经济学、法学、环境工程、天文学、物理学、考古地质等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跟时代有关。21世纪是航天的世纪,它拿到了很多航空航天大项目,超出清华,有钱就能出成果,就能吸引好老师,能招到好学生。北航跻身第二层次是稳稳当当的。它的航天航空类专业、材料、控制、计算机等都非常不错。
中国人民大学在经济类基本是名列前茅,经济学类、法学、哲学类、语文类都是非常好。
3.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算是第三层次吧。
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算是C9联盟,虽然有些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尤其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大力发展军队高科技的时代中,经费充足,研究成果很多,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获得了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哈工大的王牌专业是航空航天、计算机、飞行器制造、土木工程等。
西安交通大学的王牌专业跟上海交大的差不多,工科比较好,电气及其自动化、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商管理等。
国防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相关领域极为牛,是全国第一,只是军校,比较低调,我国的银河巨型机就是国防科大研制的,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入第二层次。
同济大学在规划、设计、土木、建筑这块是国内高校最牛之一。
武汉大学的学科门类也是很全的,它的语言文学类、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理论等都非常不错。
华中科技大学则是偏工科,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类第一。心理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字等,还有数学、物理和天文学等都很不错。
中山大学的医学院、法学、哲学、工商管理都很强,这种区域性的强校,其实各学科都不错。
吉林大学偏理工科,数学、物理、化学、材料还有考古学。
天津大学的建筑、水利、仪器科学等不错,总体来说,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跟天津这个城市的变迁很有关系,现在都有些没落。
南开大学其实有些没落了,但数学一直保持高水准,因此统计学也不错,化学也不错。
东南大学的建筑、土木工程,基本就是清华、同济之后了,还有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
4. 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这里面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力是不错的,但由于专业问题,落到了第四档,农业类的考这两所学校都是极好的。
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主要在电子类学科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业内非常认可,就业口碑非常好。
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类的第二。教育学、世界史、地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等都不错。
山东大学的数学很不错,因此它的信息安全也很不错,相应的计算机也可以。物理也不错。
北京理工大学近来上升很快,兵器科学与技术、机器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它的王牌专业,它地处北京,又有国防背景,以后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
中南大学的理工类都不错,尤其矿物、冶金在全国名列前茅。
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电信、电力工程等专业不错。
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低调的大学,它最强的专业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随着最近对航天航空人报道的增多,这所学校也慢慢被人熟悉。航空三杰就出自该校:杨伟:歼-10系列战机、FC-1“枭龙”、歼-20总设计师 ;唐长红:歼/轰-7A“飞豹”、运-20总设计师 ;孙聪:歼-11、歼15舰载机、FC-31“鹘鹰”总设计师 。
厦门大学的经济、会计和管理都非常强,历史也不错。
重庆大学最牛的是车辆工程,还有建筑、土木、机械和电气等。
大连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机器工程专业不错。
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对外汉语等都很好。
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和水产专业不错。
兰州大学和东北大学本来都不错,但由于地理位置,这几年下降得厉害,不过在区域内大家还是认的。
5. 新疆大学、云南大学,这两所学校非常非常一般,不讨论。湖南大学和郑州大学,比这两所学校稍好,但也好得有限。不过相对而言,我觉得郑州大学发展会更好一些,河南省非常重视,给郑州大学拨了很多款,而湖南大学没有听说此事。
官方给出的42所双一流高校只有A类和B类之分,没有五档之说,如果非要按档次划分,没有统一可靠的标准,每个人的观点看法必然不一样,难免有诸多争议。
前两天刚好整理了42所双一流高校的优势学科情况,主要参考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以及双一流建设学科几个数据。仅从这几个数据分析肯定不能完全代表各高校的完整实力,但相对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就试着分一下,供参考,也欢迎指正。
第一档:清华北大。相信任何一个排名,由谁来排,这两所高校排在前两位都没有问题。再看学科实力:清华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A+学科21个,一流建设学科34个;北京大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A+学科21个,一流建设学科41个,基本涵盖了全学科,这两所高校的优势学科基本涵盖了劝学全学科,而且绝大部分学科全国领先。
第二档,华东五校:复旦,上交,浙大,南大,中科大,加上人大和国防科大。华东五校5月22日正式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五校实力相当,优势互补,地理位置相近,现在由民间称谓正式变为官方联盟,相信实力将进一步提升。这几所高校优势学科稍弱于清北,但要强于别的高校。人大人文类,经管类学科优势明显: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A+学科9个,一流建设学科14个;国防科大地位重要,优势学科也不弱,且跟国防军工有关。位置必须提前。
第三档: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这一档高校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及双一流建设学科基本在5-10个左右,A+学科3-5个,且各有特色,在各自的优势专业基本国内领先。
第四档: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此一档高校实力也不弱,只是相比较而言,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及A类学科较前三档高校相对较弱一些,大部分在1-5个之间。
第五档,这个直接参考B类高校: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郑州大学和东北大学。这几所高校的优势学科较少,只有个别特色专业国内领先,比如云南大学的民族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学和林学等,与A类高校的差距还是较明显。
当然,仅以优势学科数目比较难免有很大局限性,毕竟还有学校规模等因素对此影响较大,所以在列举的时候也参考了高校的排行榜。这类分档很难有统一答案,以上只能说是我自己心目中的一个划分吧。
衷心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讨论。
2022年中国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数量排名(双一流)
风华依旧
2022-11-18谢邀,你要说来个具体1234567排名,无论谁排,都不能让人服众。
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就是在原来的39所985加上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这三所大学都说是照顾进去的,说实话就是照顾进去的,但是不照顾不行啊。
郑州大学,应该是这三所综合实力最强的,尤其新世纪合并河南医科大学,新校区建立,发展速度挺快的,可以从各大机构的排名侧面反映出。郑州大学作为高考大省唯一的211每年本科招生过万【每年都被调侃】,但为高考大省广大河南学子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贡献谁又能忽视,国家通过郑州大学进入双一流也是对广大河南学子的一个交代。
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都是老少边陲大学,当地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好,无论对于优秀的生源还是优秀的老师,吸引力太小,作为西南和西北地方性大学,国家出面扶持一下地方高校发展,不仅有利于民族大团结,地方高校发展起来也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否则,就算双一流在扩大一倍,估计也轮不上他们。
对于原来的39所985高校
清北不做讨论,中国人从刚上学那一天都知道清华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一些高考大省,县城里面每年能出几个清华北大,有些学校甚至把学生披上大红花?整个县城都来个走秀。
华东五校,复交不必说,这两个学校最近十几年都在发力,非得削出上海滩一个老大来。南大,浙大,中科大熟强熟弱真的木有发评价,
剩下的C9西交,哈工,都是习工科见长的高校,但都限于地域的原因发展最近几年发展缓慢,这点当地政府和学校应该值得深思!网上有个段子,说西安和西交如果只是沉寂与祖上辉煌的历史,将来西交和上交的距离将会是西安到上海的距离。
人大单列,文科性质的高校,又地处北京,根正苗红,木有理由不被看好!
剩下的,津门二虎【南开,天大】,武汉双子 【华科和武汉】,华南双雄【中山和华工】,都在争做地方分舵舵主的头把交椅。北航和北理,上面有清北也只有做小弟的份,中南,东南【这几年有点不愿做小弟的意思,追赶南大的速度加快了】,同济,厦大这些属于彼此分出高低很难,都是地方一霸!山川吉,天天被调侃巨无霸,但是木有办法,兄弟多,日子只能过的紧巴巴!西北工业军工背景,为共和国的国防事业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中农,北师,华师,海洋,央民,涉及农业,教育,国防等这些行业需要行业院校支撑,都是行业翘楚,也有国家层面的考虑。电子科大,得益于最近几年的计算机东风,就业别的学校只有羡慕份。至于湖大【印象最深的当年评选谁家大门最好看,没错是他家,没有门,真是无招胜有招】,兰大【孔雀东南飞,师资流失严重,过的一天不如一天,加上专业偏冷】,重大,东北,大工各有千秋,谁也别不服谁!大家最不服的是西农,无论就业还是分数,加上已经有农业大学,或许是农业大国的原因,有的说西农为中国西北农业自然环境做出的贡献较大。
最后,国防科大,太神秘不做讨论。以上只是个人看法。王牌专业参考最近一期学科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