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考研成绩已出,有什么想法呢?

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成绩已出,有什么想法呢?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2 个回答

  • 撩人心.

    一年一度考研成绩既然确定,上线者,应抓紧时间复习,准备面试,以优异成绩争取录取。

    未上线者,不能气馁。因为上线率不会过高。应面对现实,找份工作去做,本科生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

    如愿景还是读研,工作后抓紧时间备考,每年都会有机会。我一个外甥,工作五年后,一举考上硕博连读研究生。有志者,早晚事竞成。

    考研读博不是人生唯一岀路。读硕博后,都要为了今后更好工作。工作、只有工作才是终身大事。那些受共和国尊重的“大国工匠们”,并非是高学历者。

    莘莘学子们,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而实际工作也是更好地“再读书”。

  • 教育

    多打听一些信息做决策更正确。有的考研成绩不理想可以再来一年,有的可能再来一年也不一定考上。

    有些学生对于研究生有执念,其实并没有充分了解相关信息,由于大量或者全部的精力都在学习考研的几门课程,以为在研究生阶段只要好好学习就一定像以前一样顺利,其实这种在研究生阶段往往很难适应,因为研究生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思维,需要在毕业答辩以及论文写作中付出大量超乎常人的精力和经历无法预期的挫折。那些在研究生阶段还是按部就班靠学习课本依靠老师讲解不会自己主动探索的学生将会感到写论文非常困难。

    因为本科或者中小学讲究的是学习能力,是顺从思维,去执行已有的共识,这种思维适合去工作,而不是去搞科研。如果去工作积累三年的专业技能和阅历,说不定比读研究生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有人也许会反对说:每个人都有努力的权利,都有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权力,确实是这样,我也很喜欢励志的故事,但是现实情况也要多了解,才能有备无患,不然考上了也会失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且如果选择基础学科的研究注定清贫一生,例如网友戏谑的生化环材等天坑专业(当然温饱没问题啦),喜欢做基础科研但是有迫切的养家糊口的压力的要三思。

    考研并不是必然选择,有以下几种情形的,不建议去读研。

    1.没有韧性,内心不够强大,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会发现做研究的压力更大;

    2.对社会和个人的认知不够,妄图考研就找到好工作,其实很多专业研究生就业反而没有优势;

    3.没有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什么事都依赖权威,依赖别人,比如选题靠老师给,方法和文献不会主动找的;

  • 沉稳大叔

    湖北网友表示,儿子考上211,升学宴做了,红包也收了,儿子却要去复读,愁死个人了!

    儿子高中三年成绩一直优秀,本来妥妥的C9,结果发挥很不理想,只被本省的一所211高校录取。开始准备复读,好说歹说,最后同意先读大学,以后,再去读更高层次大学的研究生。

    眼见很多亲友拿了红包,退都退不掉,没办法,8月初,征得儿子同意,还是选择最小范围的亲友在酒店做了几桌。

    始料不及的是,前天,儿子宣布要复读了,把两口子惊得一夜没有睡,收了别人的红包,酒席都做了,这可咋办啊?

  • 淡定自如

    女儿考研,刚刚查出成绩342。心情很不好,这几天都在焦虑不安,其实考完时也知道不太理想,但总还是心怀一丝庆幸,这个结果就是审判结束就是定论。

    希望她能振作起来打起精神,思考接下来如何,是继续考研,还是考公,还是工作,无论怎样我都可以接受,只要是她目标坚定并努力上进就好,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但是要积极努力向上,要阳光乐观敢于直面挫折勇敢拼搏!

  • 风华正茂

      考研二战还是就业首先就要明白考研和就业的优点和缺点

    考研的优点:考研,可以暂时缓解就业压力,避免同一时期大批量挤爆人才市场,增加就业砝码,提高学历,增强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养,认识更多有能力的人,提高就业机会;

      考研的缺点:花费时间成本高,付出精力多,很难兼顾找工作;不仅会面临考不上的风险,毕业后,一样要面对就业压力;增大了家庭的负担,晚踏入社会导致获得社会经验的时间成本升高;更重要的是,相比较于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转行成本更大。

      就业优点:可以获得收入与社会工作经验;比研究生的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干劲,年轻有活力;更早了解社会,更清楚地了解社会需要和发展方向。

      就业缺点:本科学历难以进入想要的企业;职业生涯可能因为学历而受到限制;错失应届本科毕业考研机会,如果工作以后再考研,已被纳入统考,更难以协调考研和工作。

      分析一下哪些专业适合考研?

      这些专业并不是绝对的,是相较而言的,希望能对左右徘徊的你有所帮助。

      适合毕业后立即考研:

      自然基础学科类专业——数学、物理、化学等以及分支学科,这些专业在名称上一般都带有“学”字,考研可奠定深厚的知识基础,踏入社会后,企业对这些专业要求的专业性水平也比较高,利于求职。

      人文学科专业——文学、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哲学等

      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密切联系的相关专业——-航空航天、能源、电子、生命与遗传、医学等

      适合先就业再考研:

      工科类专业——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材料科学、石油化工等

      教育类专业——教育技术、教育学等

      语言文学类中某些侧重实践性的专业——新闻学、外语类等

      财经类专业——会计、营销、金融等

      已经饱和或者过剩的学科专业

      分析一下哪些人适合考研:

      有读研志向的人,以后想要从事学术类领域研究工作的

      专业过于冷门或者专业过于热门

      下面通过三个问题让你了解你的内心诉求。

      我还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吗?

      据有人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三成左右的考生奔着继续深造的目的而选择考研。部分同学又根据深造的诉求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大部分是应届考生,他们认为读研一方面可以锻炼自身专业素质,帮助自己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在职场上取得优势,谋得高薪工作或者在专业领域继续深耕,获得非凡的专业成就。两三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之后,将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第二种类型的人群是想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业务素质、提升业务水平。因为研究生期间是一个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东西、做事情的时期。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考生放着高薪不要,却选择考研这条路的原因,报考MBA的学生很多属于这种情况;

      第三种类型的人怀着考研后出国深造的理想而考研,在他们看来国外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就算将来回国工作也至少在国外镀了一层金。而对于一些本科院校“出身不太好”的同学来说本科后直接出国很难申请到国外一流的大学,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先读研再以研究生院校为跳板出国深造。

      我是否还想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很多人的本科专业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主要是由于当初填报专业的时候对所报考专业的研究领域、应用价值、发展前景一无所知,或是因为分数低而被硬性调剂的,或是由父母、亲人代为选择的。进了大学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对专业实在提不起兴趣,通过某些途径与机缘巧合,反倒开始对其他专业产生了兴趣,于是想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深造和发展。

      对于很多院校而言,如果你进大学后第一年扎实勤奋地学习,成绩能够排在年级前10%的话,那么在大二开学时,通常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如果没把握住这次机会,通过考研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还有部分人在工作岗位上待了几年之后,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想在感兴趣的领域深造,那么考研进而读研也是最理想的选择之一。读研期间,我们完全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毫无拘束地追逐自己的兴趣。

      我是否想借助名校平台获学历提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有一部分考研人并非对所学专业感兴趣,也非对其他专业感兴趣。

      他们要么不甘心高考的失利,抱着“卷土重来”的决心,试图用考研成功的光芒驱散高考失利的阴霾,通过考研去扭转自己的命运;要么在残酷的现实中猛然惊醒,对往日挥霍时光、碌碌无为、堕落沉沦懊悔不已,于是痛下决心在考研战场上重新爆发能量、找回自信;要么就是希望先争取到读研的机会,然后在读研期间再思谋今后的路到底怎么走。

      他们读研更多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攀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破解工作上的瓶颈,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看完之后,如果你已下定决心考研,那么就坚定这个信念,开始好好努力吧,所有的成功无非是两个因素,尝试+坚持。

      尝试就是要主动,要自信,要有成功的欲望,尝试也许不一定能成功,但是至少不会让你后悔,不尝试,只能拥有遗憾,遗憾!遗憾是一个比失败更让人难受的东西,宁可多一次失败,也不愿多一项遗憾。

      坚持就是要持之以恒,像个傻瓜一样,一条道走到黑。坚持也不一定能让你成功,但是坚持的结果往往都是比较好的,半途而废的结果也是遗憾,考研的路上,中途放弃的人比比皆是,有的是有形的放弃,有的是无形的放弃。放弃,还不如没有之前的坚持,因为烂尾楼是对执行者的一种嘲讽。

      最后,考研在当下这种大环境下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如果自己认同了这个选择,那么就别再纠结于其是否值得了,也别被选择其他人选择其他道路而分了心。埋头安心苦读,用一年多的时间去实现命运的一个转折,想一想也是一件值得奋斗的事情。

  • 金毛大汪汪

    二战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肯定的就是——

    要说二战失败的往届生除非特别牛逼…要不找工作很难。

    毕竟你不是应届生校招基本没资格

    社招……和社会上那些做过项目的人比,你觉得自己优势在哪里?年轻吗?

    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很明显了,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二战成功,你也不是很想上研究生。或者说只是想拿一个文凭而已。

    其实趁早工作并不比上研究生要差到哪,上学是一条出路,工作也是一条出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方向,可比性不是很大的。

    建议你还是先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吧,如果真的只是想拿个文凭而已,真没必要去浪费2 3年的时间,有这个时间在工作上也有一定经验,升个官了。

    尽快找工作,现在临近毕业,工作岗位也是已经剩下的不多了。

    要找工作的话,现在还来得及赶上春招。加油吧。问问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什么好就去追求什么。

  • 岁月如歌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都认为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你努力了多少,而是你如何做出选择,这个想法对不对呢?我想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过于倚重选择就会产生投机取巧的想法。猜疑处处以为任何事情都有捷径,都可以选择一条省力的路。而过往的经历,比如考研数学的分数,以及最终调剂到林大的事情让我也意识到了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之前的我成绩如何的中等平庸,最终去通过考研进行华丽的蜕变,这一点也让我觉得选择很重要,不一定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是我却忽略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如果当初你用心的耕耘了,而不是仅仅靠着一次两次的选择,那么你的人生是该有多成功啊,并且其实每次的选择背后我都做出了努力,但是每次都是在找准机会之后才愿意去付出。而不是持之以恒的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这样其实使我错失掉了很多很多的机会。

  • 淡定从容

    考研成绩已出,有什么想法呢?

    考研,是很多大学生都在思考的问题,都在想要不要考研,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考哪个学校的研究生,考谁的研究生。

    就是没有问一下,考研到底是为了什么?好找工作,考公务员,考博士,还是学知识。如果方向不明,考研就很盲目,就算考上,就算毕业了,可能也与本科毕业区别不是很大。因为,找工作,最终还是要靠能力和水平,要看到底学到了什么。

    要我看,在考研前,必须先思考一下考研的目的,如果就是为了好找工作,从而去争取一张文凭,最终的结果这张文凭的含金量也不会太高。原因就在于,很多学生可以通过笔试,且分数比较高,但到了面试,就差距分得很清楚了,没有内涵的学生,就很难有好的表现。反之,那些笔试成绩不是最好,但非常注意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学生,则可以出类拔萃。

    所以,我的想法,考研还是要立足于多学东西,多掌握本领,到时候,不管是直接找工作还是考公务员,际有优势的。

  • 淡定人生

    我家孩子考研成绩出来了,考了390分,上海某985大学,工科,往年分数线一般在310分左右。这样看来,今年笔试应该是可以顺利通过了。说不激动,也是假的。

    这两天孩子在紧张的准备复试内容,在酝酿怎么给导师发邮件。

    看着孩子这一段时间辛苦的学习,作为家长的我很是欣慰。

    对于学习上,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我们也没有其他什么帮助,只能给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下班以后,尽量把饭菜做的营养丰富一点。让孩子吃好喝好。尽量不要吵闹,影响孩子。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辛苦的学习,每次取得好成绩,我们是骄傲的。比起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也是满足的。

    但是我们要以平常的心,平常对待,以后的路还很长。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健康的成长,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 风华依旧

    说起考研成绩,记得当年是在网吧里查到的,当时成绩出来还是朋友给我说的,他当时和我报考了同一所大学,他查出来之后感觉还可以,好像是330多分。我觉得他考得还可以,想着自己也应该能考这个分数,怀着忐忑的心情自己也去查了一下,最后一查,399分,当时自己就懵了。说实话,这里面已经分不清楚是惊奇还是惊喜了,总感觉不可思议。

    因为这次考试是我求学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简直是不可思议,因为这个成绩放眼全国也属于高分了,想着应该进面试的可能性很大,当然考上的几率也会非常大。接下来的时间应该先等待一下,看看自己进入复试了没有,如果进入了,就抓紧准备面试的一些事情,虽然一大步已经迈入了另外一所大学的大门,复试也是至关重要的。

    多年以后,想想自己的考研这段经历,当然后来也被录取了,想想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财富,让我懂得了很多东西,得意时莫忘形,失意时莫失态。考研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希望今年考研的同学们都能勇敢面对,努力了就好,当我们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无愧于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 秋色宜人

    别人家的孩子啊!
    还记得这个女孩吗?
    曾以省第二名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
    今年她又以高分保送成为复旦研究生,
    并在社交平台晒出录取通知书。

    领诵员、火炬手、播报员…
    小小年纪,已经活得比大多数人精彩,

    不仅拥有出众才华,竟还有逆天颜值,
    想问一下,老天爷给她关了哪扇窗呢?

  • 坏人。

    儿子考研初试成绩已出,报考的是某双一流大学农学(海南大学作物学),考研总分354,其中政治76、英语(一)62、化学(农)119、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97。总分超出去年国家线100分,大概率能上岸。

    今年考研报名人数457万人,比去年增加近80万,是2018年报名人数的近2倍。所以,今年考研难度很大,考研学生的压力很大。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凡是竞争,就会有成功失败。只要学生自己努力过、拼搏过,无论上岸与否,都是好样的。

    考研成绩固然重要,但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考研的过程。一个学生,只有经过考研的磨难,才能真正明白: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种收获不单单是成绩,而是全方位的,比如:坚定的目标,辛勤的付出,科学的方法,严格的自律等等。

    考研成功上岸,并不代表你的人生成功。它只是暂时给了你二到三年的人生思考时间,让你更好地谋划自己的未来。

    考研未能上岸,并不代表你的人生失败。它会让你总结教训,激发你的精气神,或二战辉煌,或更早迈入社会,创造更大的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