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5

疫情当道,874万应届生如何就业,你怎么看?

想咨询一下关于疫情当道,874万应届生如何就业,你怎么看?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岁月悠长

    就业到底难不难,为什么我们的数据自相矛盾?
    全国2.89亿在校生,初中5000万,
    普高2500万,本科1800万,研究生
    260万,博士生46万。
    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再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每年都是高校毕业生的最难就业年。肺炎疫情,更是给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增加了难度。

    2021年中国劳动力缺口数量大约为105.5万人,首次突破100万人关口,达到历史最高位,人社部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的人数。招聘人数为166.5万人,求职人数为60.9万人。营销员排名第一,二至十位依次为餐厅服务员、保安员、客户服务管理员、房地产经纪人、保洁员、家政服务员、快递员、汽车生产线操作工和包装工。

  • 教育

    作为从应届毕业生生走向工作岗位四五年的在岗人员,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帮到学弟学妹们。

    第一步,选择。俗话说的好,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寻找自己钟意的行业(毕业之后很多人会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行业),钟意的公司,钟意的在招职位。如果比较迷茫,可以看看你们学哥学姐们的工作选择。疫情对这个选择影响很小,唯一影响的就是招聘会的召开。

    第二步,准备,准备工作需要的技能,准备简历。

    看看招聘要求,去做充分的准备。俗话讲,有备无患。求职讲究的就是双向选择,咱们选择单位的同时,单位也在选择咱们。看看职位的要求,不怕你不会,只要你愿意学习。提前了解一下职位的工作内容,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面试官或者老板,会要什么样的人。针对了解的工作问题,挑一些有特点的,准备一下自己的回答。疫情反而给你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对于简历,网上有模板。

    第三步,投简历面试。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面试官经常会问,你自己的优缺点,你认为自己经历的最成功的事),这个会影响到你以后在公司的发展。疫情对面试影响会大一点,但是现在会出现很多视频面试,电话面试。自信阳光,积极向上,给人感觉会不一样。

    总体而言,疫情会对就业有20%(个人估计),但是,相应的,疫情推进互联网化办公,会影响很多在职人员,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加油。

    最后,愿大家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 教育

    #疫情下近七成大学生有就业焦虑#根据教育部的数据, 2020年即“新冠时代元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数为874万,而“”新冠纪元3年”2022年达到了1076万。所以,毫不客气地说,第一届00后的高校毕业生,迎来“最难就业季”。
    俗话说“大疫不过三年”,但目前疫情多点爆发,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高校应届生的心态不可避免已在变化,焦虑情绪在蔓延。00后们面临着不同抉择:考公?考研还是就业?[摊手]1000万毕业生,200万考公,450万考研,900万考教…同时受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冲击,企业招聘需求却大幅缩减。
    以上,如此困局。就业,真的成了横亘眼前的最大黑天鹅。它的起伏或将引发楼市、人口、消费等系列问题的震荡。宏观环境好不好,就看年轻人去哪里。“有人没活儿干、有活儿没人干”?—“慢就业”不等于“懒就业”,对毕业生个体而言,更重要的是理性思考,看清处境,在此基准上拓宽信息渠道,提高求职技巧,寻求灵活就业等多元化的就业路径。

  • 静以修心丶

    【史上最难就业年,大学生都愁死了!政府:别怕,我来了!】
     
    202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攀新高,达到874万,比去年增加40万,史上规模最大的毕业季遭遇全球仍不见底的冠病疫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近日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的案例是,珠三角知名高校华南理工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今年就业率几近腰斩,本科生就业率仅为35.17%,研究生就业率为48.53%。
     
    这所大学的窘况并非个案,中国几乎所有大小招聘平台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都显示,虽然全国疫情得到控制,整体招聘形势并未因此明显好转。据Boss直聘《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显示,能够吸纳较多高校毕业生的服务业和贸易业需求降四成,金融行业较2019年同期降幅超一半。
     
    就业是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更是就业问题的核心与关键。为了不让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因大规模待业、失业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社会闲散人员,中国政府频频出招,一方面煞费苦心地改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也试图改变毕业生的择业观。
     
    今年2月,中国政府就提出,政府部门公务员和国有企业应适当增加招聘规模,同时也鼓励大学生入伍当兵,或去城乡基层工作以及给予招录大学生的企业力度不小的补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