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5

泉州华侨大学的图书馆怎么样?_泉州华侨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想咨询一下关于泉州华侨大学的图书馆怎么样?,泉州华侨大学怎么样好不好,泉州华侨大学土木工程怎么样,泉州华侨大学附属中学怎么样,泉州华侨大学临床医学怎么样,泉州华侨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华侨大学泉州校区怎么样,华侨大学泉州校区图书馆,华侨大学泉州宿舍怎么样,华侨大学图书馆泉州分馆,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环境怎么样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教育

    #汕头头条#2018 年,汕头市华侨史学会换届,感谢领导和会员们的信任,让我忝任新一届会长。会长既然当了,就得干活儿,我从来就不是那种“占着东司不放屎”的“脚数(角儿)”,于是,跟市侨联领导和华侨史学会的常务理事们开了个座谈会,商量先做些什么事,列个一、二、三、四条出来:开研讨会,出论文集,出系列专著而这本《汕头华侨捐资兴学记述(1949—2018)》就是系列专著之一种,市委分管领导陈丽文、侨联主席谢惠蓉、副主席李鸿钊等领导十分支持这个项目,帮忙找经费、搜集各市相关资料和田野调查工作,解除了我们对“无米之炊”的担忧。经过近一年的群策群力,终于可以不揣谫陋,献丑于大家座前了。 撰写这本书,有如下三大难点: 第一,对“汕头”行政概念的划界难。从历史的坐标看,要把“汕头”这个行政概念分管的行政区域厘清,并非易事。我们的写作计划是“汕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分管到哪里我们就写到哪里。但现在却是潮汕地区分为三个地级市而且“汕头地区”“汕头专区”与“汕头市”也分分合合行政区划经常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不得不在每一个阶段里都用一个“时代背景”专节来交代当时的行政区域变化情况。这似乎与本书主题关系不大,但又不得不交代清楚。这也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对各个阶段的分界划段难。从本书的目录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1978 年至 1991 潮汕分市1991 潮汕分市至2018 年”。这时间段貌似界线分明,其实不然。因为不少学校(幼儿园)接受侨资捐助的时间经常是跨阶段的,所以难以按阶段“一刀两断”。尤其是有的学校在不同阶段里有合并、撤并,还有改名甚至数易其名的,做起调查来就更难。为此,我们又做了接近于“教育史”的基础工作,把每一所受捐学校的来龙去脉和现在的名称搞得清清楚楚而且对得上号,生怕有张冠李戴之误。 第三,对资料的搜集甄别和取舍难。撰写这本书,我们定下的原则是捐资款项一定要看到可资证明的材料方可入书,如官方文件、媒体报道、方志、行业志、碑铭资料等。汕头市侨联专门为此下发了搜集材料的通知,但缴交上来的资料寥寥可数,可资采信的资料更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只能从相关部门,以及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藏书室、汕头市图书馆特藏部、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文献特藏室等单位去沙里淘金,并走遍山区海岛,进行实地调查。 但令我们兴奋的是,也正是由于有这三大难点,当我们最后克服困难,做出成果之后,便发现有了如下两大创新点: 第一,这是第一本以“汕头”为空间定位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 70 年”为纵坐标来写的华侨捐资兴学的著作。我们毫不讳言,这是一本专门记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汕头”捐资兴学的著作,是为爱国爱乡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树碑立传的;当然也是为党和国家正确的侨务政策,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各级侨务和教育部门的同志们歌功颂德的。虽然,对某些历史阶段的错误做法我们也做了客观的记述,但总体来说,这本书是充满正能量的。 第二,本书的资料是相关题材的研究成果中最丰富翔实的。虽然,囿于我们的人力和时间条件的不足,遗珠之憾肯定有。尤其是在第一、二阶段里,汕头作为行政区域名,还包括了现在潮汕三市的市、县、区,现在的我们实在难以获得所有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资兴学的资料。但就目前看来,以“汕头”的视角观察,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 40 年里,本书的材料还是较为丰富翔实的,所以我们才有胆量编制《1978 年至 2018 年今汕头市市域侨胞捐资兴学主要事例(100 万元及以上)》放于书末作为附录。 当然,撰写本书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是我们最后也觉得解决得不是太满意的,这里也给大家说清楚,希望能获得当事人、单位和读者的理解和原谅。例如,本书的所谓“捐资兴学”,主要界定在学前教育阶段至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本想就不记述了,但最后考虑到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又不得不记述。

  • 金色回忆

    豪贤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在农讲所,中山四路、文明路一带,从农讲所地铁站C出口出发。经过少年儿童图书馆,不禁想起了它作为「旧广州图书馆」的风光。但很多人不知道,前身其实是爱国华侨胡文虎生产、经销虎标万金油的地方。曾几何时,「食为先」这家老牌饭店一位难求。如今虽无以前爆满,可它超高的性价比和经典好味道让它保留着极好的口碑。走到了民国时期将军张光琼的宅邸,继续前进,附近的豪贤路小学,小学对面有一条芳草街,这条街可是清朝有钱人居住的地方,因芳草精舍诗社而得名。鲁迅先生也曾在此兴办「北新书屋」,用以传播先进文化。穿梭其中,一片岁月静好,似乎到了闹市的另外一个世外桃源,这个时候去刚好金银花开花,经过闻到淡淡金银花开花的香味,顺着花香看到区家祠,建于清光绪九年。是为参与建祠的区姓宗族子弟到广州城参加科举考试、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务时提供的居所。

  • 沉稳大叔

    集美学村位于集美旅游区内,为陈嘉庚先生倾资创建,已经由国家教委批准统一成为"集美大学"。集美学村有福南大会堂、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还有游泳池、龙舟池、医院、航海俱乐部等设施。
    ***********************************************************
    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位于厦门集美半岛坐落于集美村。它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享誉海内外。学村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亩,拥有在校师生十万余人,形成了由学前教育至小学初中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原集美学村包括: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专科学校(现已全部并入集美大学),集美归国侨学生补习学校(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校、集美中学、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等学校,还包括福南大会堂、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龙舟池、航海俱乐部等设施。它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学村中的龙舟池节假日常举行赛龙舟。鼓乐齐鸣,南音悠扬,人声鼎沸,把平日宁静的校园变成欢乐的海洋,集美学村也就成了厦门旅游的一个热点。 2016年9月,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
    集美学村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集美学村在陈嘉庚先生亲自指导下创立,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无论是高大壮观的校舍堂馆,还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无一不是琉璃盖顶、龙脊凤檐、雕梁画栋,而细细看去,却又各具匠心,无一雷同,人们称其为"嘉庚风格"。尤其是集美中学的道南楼、集美侨校的南薰楼、航海学院的教学大楼,或巍峨挺拔,或凌空欲飞,极富个性。集美学村也因此成为厦门旅游的一个热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