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湖北考研有多少同学考起?有多个?

想咨询一下关于湖北考研有多少同学考起?有多个?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梦飞

    湖北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竞争激烈,400分以上16人,最高451,网友:不相信双非学校这么卷

    近日有网友发布了湖北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考研初试成绩,竞争激烈,最高451分,400分以上16人,有考生考了340分已经排到了100名开外,今年该专业录取人数在110人左右,预计该专业录取分将在330-340之间,比往年将有较大提升。

    有人说那是因为计算机招生名额有限,而电子信息与计算机非常接近,毕业了照样可以干IT

    有人说这是群里每个人自己填的,肯定有一些是乱填的,但是大部分应该是真实的

    也有人说前几名都有点假,除非湖大这专业是a-往上

    大家有啥看法呢#考研# #教育微头条# #武汉爆料#

  • 风华正茂

    工科还是文科~~~~一般来说工科大部分都还是可以的,尤其是电气,机械方面文科的花,经管等其他的医学啊,等还是很有前景的

  • winter

    研究上说白了就是再择优录取一批人,当然有些人是凭着脑子好进的,有些人苦读书读好几年进的,这些人肚子里多多少少是有些墨水的。而且楼主你说的几百几千人考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情况确实属实,现实就是这样的。就像我前两年考公务员,一百多个人考同一个位置,压力真的很大。但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考研究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所以这一层次的人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自然是比较拔尖的。楼主不要想象的那么恐怖啦。我建议是先考研再工作,工作了没有心思再去考研的。

  • 教育

    #教育微头条# #武汉头条#
    武汉市哪些大学考研最容易录取?

    武汉九省通衢,经济繁荣,名胜古迹无数,名校林立,是学子神往之地。今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超400万,形势相当严峻。

    对于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说,想考武汉市的大学读研究生容易吗?说易不易说难也没那么难,只要努力复习,充分评估自己的实力理性选择,就很容易得偿所愿。

    下表是2019年武汉市各大学招考研究生人数,今年研究生扩招只会上调不会下调人数。从下表可以看出,其中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经济学院,这些大学招生较多,竞争压力较小,最适合二本生报考。

  • 风华正茂

    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对比!

    9月初,随着武大和华科研究生开学,两校相继发布了2020级研究生新生数据。两校合计招收了18897名研究生,博士生4058人,硕士14839人,研究生规模均大于同年本科生规模。(下图,竖版为华科,横版为武大)

    华中科技大学新生共9619人,博士1993人,硕士7626人,武汉大学新生共9218人,博士2065人,硕士7213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等于本科生。

    生源地中华科大来自湖北的占比30%,武汉大学来自湖北的占比26.8%,均高于本科生本地生源比例,看来在湖北以外省,武大的名声还是相对大一点。华科大前几是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湖南、山东、广东、四川8省,武大前几是湖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西、四川、河北7省。武汉作为中部中心城市,除了经济,教育也是有辐射到周边省份的。

    男女比华科大总体1.37:1,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悬殊,武汉大学接近1:1,武大也不缺汉子。
    两校姓氏前几位相近,“王、李、张、刘、陈”居于前四。

    年龄分布两校主力均是90后,硕士中,华科大有31名00后,武大有51名00后,年轻就是资本啊。

    少数民族新生中,土家族最多,这也是湖北高校普遍现象,由于湖北有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且本省招生名额多。再就是回族、壮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等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两校作为武汉双子星,全国985,211首批双一流大学,承担了为国家培养中坚人才的重任,同样为湖北,为武汉也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虽然本地就业率只能留下一部分,但由于规模很大,就算20%留汉对家长建设,也是很大的作用。

    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前列,除了住房外,消费水平并不比一线城市低,但员工平均工资水平及劳动保障不健全一直处于相对低位被网友调侃,如何吸引年轻人本地就业是值得当地政府和企业探索的问题,相信没未来会越来越好![加油]

    #武汉头条# #开学季#

  • 教育

    问主说的有些人明知考研成功概率不大,还坚持要去考的人问题,我是想这么回答的……请问考研成功概率从何而来?有这样的一种数据吗,难道录取比例10;1,必定意味着每个人考上的几率平均的分配为十分之一吗?私以为,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不能以报考大学的优秀程度,是否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等现实客观因素所评判。而是应该以报考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知识储备,超人的毅力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来判断。如果一个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坚持不懈,我认为,即便是20选一,他仍是一名强劲的种子选手。选定学校后客观条件摆在那里不能改变,而每个考生的各不相同的天然禀赋和后天努力才能够作为是否能考研成功的判断条件。因此题主仅以考研的一些客观条件来评判考研成功概率,在我看来有所不妥。那么,既然报考学校难,三跨,等问题都不重要,考研的路上又能磨练意志可谓是收获颇丰,是不是我们每个有考研意愿的本科毕业生都适合走这条路?答案是否定的。今年复试结束后,有个小学妹来宿舍向我询问经验。这姑娘吧,是个运动系的特招生,长得却白白胖胖,说话结结巴巴,半天吐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她是通过运动单招考入我们学校的,不像我们经受过高考的磨练,再者问了半天也不知道要考哪,考生么专业,说话说不清楚,极其害羞,满脑子只想着我要考研,却不知道查资料,了解这方面的相关信息。当时宿舍坐了一屋子同学,有考研没考上的,也有工作的,都七嘴八舌的跟她说经验,怎么学怎么学。。。而我却开始问别的,家里人是干什么的?不走考研这条路的话能找着稳定工作吗?不是我自私不愿意分享经验,要我跟她说我掏心掏肺从白天说到天黑我都无怨无悔,可在我看来这姑娘压根就不适合走这条路,有这一年时间在小城市安置个工作稳稳定定,何苦浪费这时间。。因此,不是每个有考研意愿的考生都是适合考研的,具备了中等水平的智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强大的意志力,你才适合走考研这条路。有了智力,方法,毅力,我就能考研成功吗?我只能说有可能。如果你有一样缺少,就是没可能。举个栗子吧,在我宿舍有个小伙伴,和我一起备考,从九月开学后到考研前一天,在自习室泡的时间绝对比我多,每天晚上必须坐到点,即是学不进去,玩手机也要坐到那个时间点才能心安。和她聊天时,她总是一脸愁苦的跟我抱怨,坐了一天也没学进去。。我心里想,别开玩笑了没学进去你还能坐得了这么多天? 后来成绩出来后我才知道,原来她坐的那么多天里,是真没学进去。。。所以在这漫长的几个月里,一定要注重劳逸结合,学不进去就回宿舍,看电影,上网,逛街,尽量放松自己,这样第二天才能以饱满的精神重新投入学习。一定要最高效地利用时间。当然了,考研绝不是一条好走的路这是从你下定决心要考研时候,你就应当告诉自己的一件事。有的人认为,学习嘛又不是搬砖,能有多苦。从去年九月份开学以来,坚持每天早晨七点起床去自习,晚上十点半回宿舍,期间休息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5天。吃饭为了节省时间都在饭堂吃,像糠一样的食物对我这个吃货妹子造成了极大身心伤害,考研期间体重不增反降。每天晚上回来为了能早点上床休息,有时候回来宿舍已经关灯了(是的我们宿舍有的妹子上班远10点左右就关灯)就在水房站着一边泡脚一边洗脸。没时间敷面膜皮肤都糟了好多~~~每天最轻松的时刻就是吃完下午饭后自习室会锁门到七点,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和小伙伴会去操场上散散心聊聊天,在那个雾霾怎么也吹不散的冬天里,掐掐还剩多长时间能解放,想想考完后的日子,俩姑娘也能没心没肺的笑出来。。。千万不要被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吓倒不要觉得万事都难如登天,只要你自己有料,踩着石头一步步也能触到天。我本科在一所二类本科读英语,我英语基础差,是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大二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了上海口译证相关的事,我在下面默默的说我要考,当时坐在我旁边的姑娘听见后,一脸鄙夷的说了句,祝你成功。。。后来呢,我准备了,考了,过了。。。考过后,你根本不会在乎她们的眼光了。你只会集中在寻找下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它。总之能,我现在发现人的一辈子是无限可能的,无论是选择读研或是工作,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攀登,有一天你可能会触到自己意料之外的一片天,最后你有什么问题,可以过来咨询我#启%道&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