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浙大工业工程考研专业课复习资料有哪些?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我国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西安交通大学的该专业一般分为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工程、腐蚀与防护及表面工程几个方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侧重于航空航天,耐高温耐低温防腐蚀方向;
中南大学侧重于粉体冶金材料方向;
西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济南大学侧重于建筑材料方向,比如说:水泥玻璃瓷砖等;
东北大学侧重于金属材料方向;
武汉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侧重于耐火材料方向;
华南理工大学侧重于新型高性能与功能材料;
浙江大学侧重于高新技术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以新材料与新技术为特色,这是材料领域最吃香的方向;
吉林大学围绕汽车领域教学;
河南工业大学侧重于磨料磨具,超强超硬材料方向;
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侧重于高分子材料方向,比如说:纤维、塑料、橡胶等;
天津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侧重于纺织材料方向;
浙江理工大学侧重于丝绸材料方向;
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侧重于有色金属方向;
长安大学侧重于公路、机场材料方向。
提醒:不同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它的侧重点是大不相同的,建议想要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和家长要详细了解相关信息。#考研专业院校咨询##就业与高考专业##新高考##新高考专业#
专业课的资料主要包括专业辅导书、课程笔记、辅导班笔记、导师的专业出版物以及最重要的历年试题。如果这些都搜集全的话,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开始复习了。 通常专业辅导书都是五花八门的,在选择专业辅导书前最重要的就是提前看一下往年的专业课指定书目,买配套的专业课辅导资料。此外,还要运用笔记和历年试题把厚厚的书本读薄。这些你都做不到建议你报个专业课班,考过的学长学姐可以带着你学,推荐天道考研严老师那的专业课班,性价比很高,资料全部都提供的。
【化工历史】086—1927年浙江大学设立中国第一个化工系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成立于1927年,是由我国化工教育先驱李寿恒教授创建的国内第一个化学工程系。1918年,浙江公立中等工业学校(1920年后改称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增设应用化学科。1927年8月1日,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改组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次年2月28日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改称浙江大学。1927年4月初,李寿恒应聘到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任应用化学科主任。
陈薇就读的浙江大学化工系,是杭州老和山下的玉泉校区,离西湖也比较近。陈薇在这么高端和美丽的校园里,认真学习化学工程的理论知识,并积极参与做各种化学实验,并经常到校园最高的浙大图书馆看书和查阅资料,课堂笔记就记了几十本,学习成绩位居全系前茅,成为浙江大学的一个“女学霸”。
因此,陈薇在1988年夏天本科毕业时,系里的教授们被她的勤奋学习精神所感动,浙大化学工程系领导在研究这年硕士生报送名单时,一致通过把全系唯一保送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读研究生的机会给了陈薇。
金色岁月
2022-11-01#郑在播报# 【郑州大学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聚合物先驱体陶瓷的超材料无线无源高温极端环境传感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近日,由郑州大学牵头、邵刚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基于聚合物先驱体陶瓷的超材料无线无源高温极端环境传感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先进制造与网络处处长陈智立,河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陶曼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屈凌波出席,课题承担及参与单位的40余位主要研究人员,科学技术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单位负责参加会议。
会议邀请清华大学周济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李贺军院士、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院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程建功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唐江教授、清华大学林元华教授、东莞理工学院安立楠教授、洛阳理工学院张锐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邓巍巍教授、北京大学李廉林教授、中国航发624所李杨研究员共11位专家担任实施方案论证专家组成员,由周济院士任专家组组长,程建功研究员任副组长。
屈凌波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并表示学校将在项目实施及推进过程中给予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陈智立在项目规范化管理、科技政策文件学习、经费规范使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并希望项目组继续攻坚克难,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科研任务。陶曼晞充分肯定郑州大学在先进制造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并表示省科技厅将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全力支持郑州大学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高质量完成研发任务。
项目及课题实施方案论证会由周济院士主持。项目负责人邵刚教授从项目背景与关键问题、研究内容与课题布局、考核指标及评测方法、进度安排与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总体汇报。各课题负责人和学术骨干就项目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关键问题、任务分工及支撑条件等内容进行了汇报。
与会专家在听取报告后,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质询和讨论,对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的整体内容设置、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已开展的工作等表示肯定,一致同意项目和课题的实施方案通过论证。与会专家们对项目提出了建设的意见,认为项目组应加强与用户单位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超材料设计理论研究与应用。邵刚教授代表项目组表示研究团队将充分吸收各位专家建议,高质量推进研发工作开展。
据悉,由郑州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基于聚合物先驱体陶瓷的超材料无线无源高温极端环境传感技术”项目联合了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5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针对航空发动机高温极端环境热、力参数测量难题,构建基于聚合物先驱体陶瓷的超材料无线无源薄膜传感技术,系统开展敏感材料-传感器设计-高温验证解决方案全链条研究,为解决航空发动机等高温极端环境温度、压力、应变的测量难题提供全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