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江西14所高校学分互认,学生可跨校选课,你觉得如何?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招生院校清单
据了解,目前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已陆续启动招生工作。
此外,教育部继续支持相关高校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以校际交流、委托培养等学分互认形式,接收出国留学生短期就读,为其提供国内学习平台。
✅✅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自主招生院校清单--详情看图片
?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集美大学
?南昌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深圳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
除了国内这些名校之外,中外合作的国外名校也有不少,比如法国诺欧商学院、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英国博尔顿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等等顶级名校。#中外合作##国际硕士#
这个大学存在仅仅8年,却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诞生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2位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8位获得者出自这里,它就是西南联大。
一所漂泊流离的“最穷大学”如何造出“珠穆朗姆峰”,培养出一代顶级大师,影响了中国以后百年进程?
1937年11月,中国最优秀的三所公立大学:清华、北大、南开举家南迁,在长沙短暂停歇后迁入昆明。
1938年4月2日西南联大正式成立,这时候散落的学生老师从各地用尽方法赶来。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三位校长定校训为“刚毅坚卓”,立志救亡图存,振兴中国。
根据中国焊接奠基人潘际銮院士回忆,当时西南联大的图书馆都是铁皮顶,木格纸糊窗的破旧平房,学生教授宿舍更是茅草顶的破旧土房。
每天为了躲避轰炸,师生们上课时抱着器材随时准备往山上跑,也就在这个时期,有1200名师生离开学校,去参军,走上弃学抗战之路。
条件虽然差,但是教师队伍却堪称豪华,中国文学系教授朱自清、闻一多;外文系的吴宓、钱钟书、朱光潜;历史系的陈寅恪、傅斯年;算学系的陈省身、华罗庚……
正如梅贻琦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格的教学要求成为西南联大的办学特点,“教授治校纲,思想倡自由、师生言路宽,兼容加并包。“ 学生“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存亡”。
西南联大当时采用弹性学制、学分制,还有淘汰制,强调基础学科和通识教育,要求文理兼容。即便你是天才,学业不及格也面临毕不业的局面。
1944年,从江西老家逃难到昆明的潘际銮以云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可进了西南联大一考试考个不及格,这让他不得不拿出一万个努力,学好功课。其实不光是他,学工科的,数学、物理还有三分之一不及格。
后来潘际銮才知道怎么去学习,老师讲课说什么话题,提前搞清楚,自己去练,而不是等着老师说,这影响了潘老的一生。
即便是65岁任南昌大学校长时,潘老也学习西南联大坚持“学分制”、“淘汰制”、“滚动竞争制”。家乡的人民看到了潘老的倔强,而南昌大学就在他担任校长的第五年,进入211学校之列。江西省也从“三无”(无重点高校、无学部委员、无博士点)实现了零的突破。
2007年,西南联大长沙临校成立70周年,潘际銮院士在清华大学谈了西南联大办学经验和启示,也指出了当代高等教育的问题。强调大学必须有自己准确的定位,有正确的目标,引进真正的大师。
回顾西南联大的成长历程,我们至今仍然感叹,纪录片《西南联大》、《90后》,电影《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给我们呈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救亡图存的大师成长之路;图书《南渡北归》、《西南联大通识课》等让我们看见当年的历程和通识教育的高明之处。
当年,中国的大学精神成为热议的话题,学者呼吁教育应向“完整人格教育”“通识教育”“刚毅坚卓”等西南联大“大学精神”学习。
8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西南联大纪念馆仍旧保留着当年选课表,里面列举了文理科学生都要选择的课程,包括文学、历史、科学素养等多方面的内容。正因为如此,西南联大培养了一批融通文理的大师。
诺贝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说:40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读大学时候的课程,就已经跟国际上的课程可以看齐了。
虽然西南联薪资最高的教授一个月连40斤豆腐都买不起,但是教授立校的联大对于通识教育教材的编写丝毫不吝啬。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历史见证了辉煌,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2022年是西南联大建校85周年,天地出版社选取西南联大15位教授的讲义和文章,从文学、国史、哲学、诗词、文化、古文、国学七门课入手,出版发行了《西南联大通识课》纪念套装,重现西南联大具有开创性和系统性的通识教育。
这是中国文化的一次回望,也是再现大师如何教学的课程瑰宝,十分适合初中、高中的孩子阅读,扩展眼界,领略深刻影响过杨振宁、邓稼先、许渊冲等的大师课。
85年前,他们传道授业,为了走出战火;85年后,我们薪火相传,为了走向世界。这套《书作者阵容强大。陈寅恪、傅斯年、闻一多、朱自清……耳熟能详的都大师当年的学术风范尽收眼底。
《诗词课》细致梳理了中国古诗词发展的脉络,讲解细致,博大精深;
《国史课》以时间为轴,由远及近,以多个维度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文化课》从中西文化的比较入手,对两者进行对比,取长补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国学课》内容以“儒、释、道、法、名”五个方向,梳理国学的重要精神;
《诗词课》六位先生学识渊博,把古今诗词娓娓道来,给读者们呈现了一堂文化的盛宴;
《文学》和《哲学》内容涵盖朝代更替与文学古今之变的关系,以多个维度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
这套《西南联大通识课》将八年来各位教授的讲义文章汇聚于此,是国人必读的书目,不仅我们要读,孩子们也要读!
西南联大通识课7本套装
教育
2022-10-26从全国高校2021年度费用预算
谈江西高等教育未来十年发展
江西前六高校预算:南昌大学28亿,江西理工19亿,南昌航空13亿,江财和师大各12亿,加在也就一所中流985的投入。
未来10年,江西经济会进入高增长期,比2010~2020期间还强劲。但经济产业发展必须和人才教育接轨!
如果江西这10年,新建一所华东科技大学(定位中游985水平),经费80亿,相当于华南理工大学经费。再扶持南昌大学升级到中游985水平,经费60亿(比现在经费高个20~30亿),相当于南开大学经费。(江西没985大学,所以华东科技大学也可以向国家申请20~30%经费)
再新建一所新的赣南科技大学(定位中游211水平),经费35~40亿,相当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经费(赣南科技大学可以用老区的名义,请国家特批拨个30~50%的款)。扶持江西财经大学升级到中游211水平,经费20~25亿,相当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费。
借鉴德国日本,新建两所应用技术型大学(一本),校企合作,3+1学制,3年大学理论学分,1年企业实践学分,毕业就能上岗。
那我们江西的优秀孩子就可以在江西学习,江西工作了,不用再像我们70后80后这一代这样跑到珠三角长三角沿海地区打工了!
#高等教育#
#江西发展#
#微头条#